鲜花供佛,消除傲慢、培养恭敬------宝通禅寺、慈慧寺佛前供花小记
供花到底是否有功德?有多大?我不敢妄言。但对于杨三姐第一次供花我曾有个梦境,也许对想供花的同修会是一个参考。杨三姐主动说要去供花的前一晚,我梦到杨三姐、黄师兄、郑师兄等一行四个人领头走在一条昏暗的大马路上,天空是灰蒙蒙的,我站在路边目送她们,但在她们身后却跟着很多很多一眼望不到尾披麻戴孝的人。听到其中两个人边走边对话,一个年岁大的人问这是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这是到宝通寺供花去的,年岁大的听到说:这是做好事啊,那我们都回去吧,话音刚落就看见跟在他后面的人回头散了很多。梦做到这里就醒了,第一感觉这应该是冤亲债主因为她们发心供花的功德得到超度了,解除了冤亲债主的关系。所以三宝门中好修福,通过这个梦境个人认为,佛前供花能有效消除累世冤亲债主的业障。
自黄师兄创建【佛前供花群】至今已有好多年了,以前时间充足经常参加,每次参加完后那段时间都是满血复活、精气十足,满满的正能量,眼里看到的世界都是美好的。自疫情后琐碎事情越来越多,出差成了常态,每周五的供花、每周六的放生基本上时间都有冲突,这样就很少参加,慢慢就被打回原形。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懈怠下来而且成为常态后,对这个事情原有的认知和激情就会消怠,时间久了养成习惯成自然,就会被追求世间名闻利养所诱惑,那么以前积累的一点福报可能就会挥霍殆尽,最终后悔都来不及。要知道,争名夺利得来的都不长久,福报不是求来的,其实是布施而来的。
比如这个五一假期忙得很,加上腰部旧疾发作,每日定课都是敷衍了事,有时都没懒得敷衍直接挂零,结果这2天提起精神读诵明显感觉到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一部心经都不能正常背诵完,幸好图老师发起的共修每日12分钟圣号持名一直在坚持。仅剩的一点余光在潜意识里起到作用让自己感觉到危机,提醒自己不能这样了,时不待我要抓紧、精进学修了。
今天搞完手头的事情,看了天气预报有雷暴,心里犹豫起来去还是不去呢,最终还是正念占了上风,而且是看错了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宝通禅寺,这应该都是菩萨特意安排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腰部旧疾的原因,每到一个佛像前跪拜都很吃力,拜到大雄宝殿后面的观世音菩萨像前时,暴雨倾泻如注,如同是在冲刷内心的污垢。同时想到我的师父上能下祥法师多次提到拜忏的好处,黄师兄在世时也多次说起观世音菩萨像前拜忏治好了腰疼。信、愿、行,加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这样忍着疼,在观世音菩萨像前,一句大士名号一跪拜,直至拜得越来越顺畅,拜到流汗,拜到内心越来越喜悦、越来越有力量,最后等到师兄们到齐后开始供花。1点多还在宝通禅寺,在下午6点后,腰部舒缓了好多。所以回来后总结: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指引我到宝通禅寺来拜忏啊,用恭敬心和菩萨的慈悲气场相连接,恭敬心有多大,接收到的感应就有多大;忏悔的心有多强烈,消除的业障就有多深厚。
佛陀入灭后,以佛像代替佛,是为方便法(像法时代)。这不是立偶像,而是通过佛像尽可能的展示佛的威德,摄受众生。对佛像膜拜,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恭敬心,也为了熄灭自己的傲慢心,此为修行之重要因素。再者,佛的法身于十法界无处不在,至诚顶礼佛像,就是顶礼佛本身。
在佛前供花,是表示对于佛的尊敬及感恩,具有很大的功德。佛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讲到:“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今天供养浠水慈慧寺三宝的鲜花也到了。
佛前供花群目前130人,每月供养慈慧寺和宝通禅寺鲜花费用均摊下来人均40元左右。这个费用针对个人日常开支可以忽略不计了,但获得的利益不可限量。
宝通禅寺万佛宝殿门口一副对联道尽共修的殊胜力量:
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
发上来和师兄们共勉!
报四恩放生小组成立至今,放生救命无以数计;度人学佛所作善行无以数计;除了放生救命,供花、拜山也都是利于修行的共修方式。
报四恩放生小组在瑄茗组长带领下,继承发扬黄玥涵师兄遗志,将带领小组稳步前行。
欢迎师兄们放生、供花、拜山等共修。
《供养偈》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熏诸众生,皆共证菩提。
相关阅读:
第八次涓涓溪流等师兄宝通禅寺鲜花供佛
登高本自从初地,眺远还须上极巅。------三祖天然禅寺小记
12年精进,终成正果。黄玥涵师兄往生记录。
西行在路上:2019年7月浠水慈慧寺慈悲观音宝忏法会
2018年5月29、30、31日供僧、放生、拜山(原谅别人,解脱自己)
放生十年那些事 恭敬心如叩钟,
大叩大应,小叩小应,不叩不应。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个人单修遇到业障道心不坚就会退转,
如果能加入团队共修,这个力量就不可思议了! 随喜赞叹 随喜赞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