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人物 发表于 2010-4-25 14:03

日本专家:严重的水缺乏将导致粮食短缺

<p> 新华网<span>消息:<span>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所长柴田明夫</span><b>最近在媒体撰文指出,</b></span><b>2008</b><b>年粮食市场出现的波动,很可能是从未经历过的</b><b>21</b><b>世纪型</b><b>&quot;</b><b>粮食危机</b><b>&quot;</b><b>的序幕。</b><b>日本《经济学人》周刊</b><b>5</b><b>月</b><b>12</b><b>日</b><b>一期以</b><b>《世界已进入严重的水缺乏时代》</b><b>为题刊发了柴田明夫的这篇文章。</b></p>

<p></p>

<p> 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大豆、小麦、大米和玉米等谷物价格在去年上半年创历史新高后,去年下半年又史无前例地暴跌。其背景是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衰退。</p>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粮食市场的波动意味着出现了新问题,<span>如世界人口增加、新兴国家的饮食发生变化、生物燃料急剧增加、气候变暖加剧、水资源枯竭及研发投资减少等。这些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粮食市场变得越来越不稳定。</span></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从人口统计来看,1950年大约为25亿的世界人口1990年突破了50亿,2000年又突破了60亿。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指出,地球可以养活的人口上限是83亿。</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在人口增加的新兴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粮食需求量急剧增加。这是问题的关键。世界肉类需求量1990年大约是1.5亿吨,2003年增加到了约2.5亿吨,需求量的增加几乎都来自新兴国家,仅中国就增加了约5000万吨。</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在这一背景下,<span>水问题今后很可能变得更加严重。世界水消耗量的约</span>70%用于粮食生产方面。</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生产1吨谷物所需的水,小麦是150吨,大米是2659吨,玉米是450吨,大豆是2300吨,平均需要约1000吨。在选择用1000吨水生产工业产品还是谷物上,人们往往会优先选择生产附加价值高的工业产品。</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世界的水使用量50年里增加了两倍以上。其背景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进入工业化带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大。由于新兴国家实现工业化,今后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水争夺战似将加剧。此外,<span>农业用水在水总消耗量中的比率因经济发展而下降,亚洲大约是</span>70%-80%,美国大约是40%,日本大约是60%。</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水资源使用量大得多、而且在急剧增加的是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有世界约60%的人口,但降雨量仅为世界降雨量的36%。而且,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亚洲。其中,水争夺战最可能加剧的是中国。在工业化步伐加快的中国,北部地区的缺水问题已经很严重。</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 从地区来看,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和湖南等省的年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而北方的北京、河北、山东、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市的降雨量不到500毫米,南北存在很大差距。一般来讲,农业生产所需的年降雨量是700毫米左右。从东北地区是产粮基地的情况来看,中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今后可能成为粮食增产上的重要制约因素。</div>

<div align="left"></div>

<div align="left">迄今的全球粮食预测没有考虑到<span>水荒的问题。结果,多数预测对将来的粮食供应过于乐观。然而,最近对将来粮食供应表示担忧的呼声高涨,世界各国为此加大了增产粮食的力度。另一方面,这将引发荒漠化和水源枯竭等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span>21世纪初的世界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无疑是水。</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专家:严重的水缺乏将导致粮食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