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吃素的
南北朝颜推之在《颜氏家训》第十六篇讲了几个小故事,这一章节主要是灌输君子远庖厨的思想: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凡是生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一定要努力做到不去杀生。好杀生的,临死前会得到报应。因此,这些小故事主题先行,完全吻合其主旨。</P>江陵有个姓刘的,以卖鳝鱼羹为生,后来生了个儿子,鳝鱼脑袋,身子以下却跟人完全一样;梁朝时候没有潘婷、雅倩、海飞丝,有个人生活品位较高,且相信科学,听说鸡蛋白能美发亮发,保持不掉头皮屑,于是每次洗头都用掉二十多个鸡蛋,后来他病死了,临死前只听得头发之中有上千只鸡雏发出啾啾的鸣叫;齐朝有个大臣,喜欢吃牛肉,而且一定要自己亲手宰杀的才行,他到三十岁的时候,有一天梦见成群的牛向他飞奔而来,后来便觉浑身像刀割一样的疼,于是在痛苦中呼喊着死去了;有只羊在被宰杀前跑到一个客人面前,跪在地上求救,客人狠心地将它推开。待这只羊被杀煮熟以后,客人吃了一块肉,立觉全身难受,开口说话,竟然是咩咩的羊叫,叫了没几声,也见了阎王。</P>
这些故事,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如同我们小时候,晚上不好好睡觉,奶奶便会恐吓我们:“赶紧睡觉,大老虎来了!”或者“大耗子来了”,反正是小孩子怕什么,奶奶就说什么来了。同理,吃什么肉就变成什么,也是一种非常小儿科的恐吓,稍微有判定力的人就知道其荒诞不经,不足为信。但颜推之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把它写进家训中?其中一个原因是:颜推之是个佛教徒,对因果报应坚信不疑。此外,这些故事还透露出古人极其反感虐杀的隐秘心理。</P>
我们民族的文明,在虐杀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想让一个人死掉,可以变化出无数花样。剐、腰斩、五马分尸、活埋、下油锅、廷杖等等,除了让你一点点品尝肉体的巨大苦痛之外,还要让你和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痛楚。古时有一人被判处剐刑,应斩三千几百几十刀。后来,死者家属到皇上面前告状,说刽子手多剐了一刀,于是刽子手也被判了死刑。我想像不出的是,死者家属是如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一刀一刀斩杀的,并且一二三四五六七地查到三千多!这样的心理历程哪里是正常人能承受得了的!平民百姓受此毒害,无法虐杀同类,便在动物身上大显身手,像什么虐猫、喂狗熊喝硫酸等事件,都不是灵光一现,而是有着深厚的心理基础,他们在同类身上无法实现的虐杀,统统转嫁到动物身上。因此,“不杀生”的口号和“放生”的传统在我们这个民族同样基础深厚,这是对虐杀的一种反动和矫枉过正,更是对自身命数的彷徨无依。</P>
<center>
</center> 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