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连载 (15)- 中国健康调查的经验(六)
<strong><<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原名: The China Study 第一部分 中国健康调查</strong></p><strong>中国健康调查的经验</strong></p>
中国健康调查中的体重概念</p>
谈到减肥,我们从中国健康调查中也得到了一些让人惊异的发现。这些发现给关于减肥的讨论带来了一些启发。当我们开始进行中国健康调查的时候,我认为中国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可能和美国人的健康问题正好相反。我听说中国在食品供给上不能做到自给自足,非常轻易发生饥荒,人们食物摄入量不足,不能长到正常的平均身高。原因很简单,摄入的热量不足。尽管在过去50年中,中国面临独特的营养问题,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对于中国人热量摄入的种种观点,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p>
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热量消耗时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参加的体力活动比美国人多,非凡是在中国农村,体力劳动几乎是日常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假如你比较一个天天要辛劳劳作的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谁的热量消耗大,这样产生的结论是有误导性的。这就似乎比较一个体力劳动强度很大的人和一个办公室会计谁消耗的热量多。个体之间,每个人的热量摄入是不同的,但是这种差距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只能说明体力劳动更活跃的话,就会消耗更多的能量。</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体力活动的程度,将中国人分为5组。我们选择其中体力活动最少的一组,计算了他们的热量摄入,与美国人均的热量摄入进行了对比。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p>
在体力劳动最少的中国人中,其平均热量摄入,要比美国人高30%,但是他们的平均体重却比美国人低20%。为什么中国人体力活动如此少,摄入如此高的热量,却没有像美国人一样体重超重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p>
这种看上去很明显的矛盾有两种解释。第一,即使是中国的官方人员,其平均体力活动的程度也比美国人要大。比较熟悉中国情况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主要的交通方式是骑自行车,因此他们消耗的热量更多。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告诉你,有多少额外的热量摄入是用于补充体力活动造成的消耗,有多少是用于补充其他体力活动的消耗。</p>
但是我们也知道,有些人能量消耗的速度和其他人是不同的。有些人天生代谢就很快,你也熟悉这种人,他们是那种生来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而不像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需要非常注重能量的摄入。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解释。</p>
另外一个更复杂、更全面的解释来自我们大量的研究和参考他人的研究。这个解释是这样的:假如我们不限制热量摄入的话,那我们从高脂肪、高蛋白膳食中摄取的多余热量将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或是转化为肌肉纤维的一部分,保存在更为明显的身体部位,例如肚子、身体中部、脸部或是大腿上部。</p>
在这里,请答应我给您做一点小小的提示:热量摄入发生一点小小的变化,就能给体重带来显著的变化。假如天天多摄入50卡的热量,我们一年体重就会增加10磅。你可能认为10磅并不算多,可是5年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的体重要增加50磅。</p>
有些人可能听说过这些情况,开始控制热量摄入,天天少摄入50卡的热量,可能带来明显的改观。但是你不可能天天都能这么精确地控制自己的热量摄入。考虑一下,假如你打算在饭馆吃饭,你知道每餐饭的热量是多少呢?你知道砂锅菜中都有哪些成分?对牛排中的热量,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这些食品中含有多少热量么?你当然不知道。</p>
事实的真相是:尽管你在短期内可以选择限制热量摄入,但是我们的身体会通过种种机制确定摄入多少热量合适,以及怎样分配摄入的热量。实际上,我们控制热量摄入的这种企图不仅是无效的,而且也是没办法准确监控的,无论我们限制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是脂肪的摄入。</p>
身体会通过一种自然平衡的机制来确定到底需要多少热量。我们膳食选择正确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知道如何分配这些摄入的营养,将哪些转化为脂肪,哪些用于维持身体的功能,如保持体温、参加机体代谢、支持体力活动或是仅仅将多余的部分作为热量散发掉。身体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确定哪些热量用于补充消耗,哪些需要储存起来,还有哪些热量燃烧掉。</p>
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后,身体中的热量通常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相反,假如你摄入的食品中,蛋白和脂肪量比较低的话,热量比较轻易以体热的方式散发掉。我们认为,把热量作为脂肪储存起来,而不是以体热的方式消耗掉,是身体高效率利用热量的表现。但我敢打赌你不希望身体以这样高的效率来利用能量,你希望热量都转为体热,而不是脂肪。中国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要你选择蛋白和脂肪含量比较低的膳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p>
中国人摄入的热量更多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体力活动的程度更高;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摄入的低蛋白低脂肪膳食有利于让能量以体热的方式散发出去,而不是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即使对于那些体力活动程度最低的中国人也是如此。请你记住,实际上,增加脂肪储备,改变你的体形,天天只需要多摄入50卡的能量。</p>
我们在低蛋白膳食的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低蛋白饲料组,小鼠摄入的热量要比对照组高一些,但是它们的体重比对照组轻,因为多余的热量都以体热的方式消耗掉了。而且这些动物会主动进行更多的体力活动60。同时,这些小鼠癌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要低得多。我们发现,在这些动物中,消耗的氧气量也更多,在消耗氧气的同时,热量以更快的速度被消耗掉,转化为体热。</p>
了解膳食对热量代谢带来很少的变化时,能给体重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有用的概念。这意味着,相对那种快速但是没什么效果的膳食调整疗法而言,在较长的时间内严格地控制体重是可能做到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摄入低蛋白低脂肪素食膳食的人,即使摄入的热量与正常人均水平相差不多,甚至更高一些,但受体重问题的困扰却更少。</p>
<strong>膳食与身材大小</strong></p>
我们现在知道,低蛋白、低脂肪、高复合碳水化合物的膳食有助于减轻体重,但是假如你就想长得更为高大强壮该怎么办呢?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流行观念都认为越高大强壮越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时期,欧洲人甚至认为矮小是文明程度落后的象征。身材大小被认为是能力、男性魅力和优势的象征。</p>
多数人认为高蛋白动物食品能让人长得更高、更强壮。这种观念来自“蛋白质是体力活动所必需的”这种观念,而这一观念已经广为世界所接受,源远流长。中国官方甚至建议给运动员提供高蛋白膳食,以提高他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竞技水平。动物来源的食品中具有更多的蛋白质,而且这种蛋白质被认为是高品质蛋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动物蛋白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p>
但是摄入更多的动物蛋白就能长得更高更壮的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那些摄入动物蛋白过多的人,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在中国健康调查中,动物蛋白的摄入的确与长得更为高大强壮有显著的关联关系,但是也与血液总胆固醇水平和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有显著的关联关系。体重不仅与动物蛋白质摄入水平有关,也与肿瘤、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升高显著相关。尽管你认为长得更为高大是件好事,但是其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既能让我们的身材长到生理所答应的极限,又能降低疾病的发病危险呢?</p>
在中国健康调查中,我们并没有检测儿童的生长速率,但我们的确测量了成年人的体重和身高。我们的研究发现令人吃惊。摄入更多的蛋白与更加高大的身材之间是显著相关的61,但是这个效果主要来自植物蛋白,因为中国人膳食中90%的蛋白质来自植物性食物。动物蛋白的摄入的确与身材更高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摄入蛋白质丰富的牛奶也同样显著有效。好消息是,假如你增加植物来源蛋白的摄入,你也能长得更高,体重更重。身体的生长实际上与摄入的总蛋白质有关,其中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效力是相同的。</p>
这就是说,摄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一样能让人长得更高大,达到遗传答应的极限。那么为什么在摄入动物食品很少,或是根本不摄入动物食品的发展中国家,当地人的身材比西方人要矮小得多呢?这是因为,在这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植物性食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好。而且,这些地区的公共卫生条件都比较差,儿童疾病流行。因此,儿童的发育就受到了阻碍,人们不能长到理想的、遗传背景所答应的成年身材。在中国健康调查中,成年人体重和身高不足的地区通常也是肺结核、寄生虫病、肺炎、肠梗阻、消化性疾病多发的地区。</p>
这些发现都证实,只要公共卫生体系能有效控制贫困病的话,摄入低脂肪的植物性膳食可以让人长出高大的身材。这种情况下,富贵病的发病就会同时降至最低限度。</p>
这种低动物蛋白、低脂肪膳食不仅能预防肥胖,同时也能让人长到理想的身材极限,同时对身体的其他方面也是非常有益的。它能有效地调控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和各种癌症的发病率。</p>
我们怀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带来的好处是否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答案是否定的。在这样大跨度的研究中得到如此一致的结果,这在科学研究中是极其罕见的。中国健康调查赋予了我们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以及一个全新的可供参照的范例,它驳斥了现在流行的观点,为我们展示出了新的健康机遇,值得我们关注。</p> 不会测,帮楼主顶一下呵呵 对此事来说为上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