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前贤 发表于 2011-7-4 22:43

素食打天下:从柏拉图到披头士

  </p>


<strong>  米兰&middot;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如此理解素食:&ldquo;人类美德的深刻纯净和自由&hellip;&hellip;</strong></p>


<strong>  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必须包含人类对那些受人支配者的态度,例如动物。&rdquo;</strong></p>


  </p>


<img border="0" alt="" width="355" height="538" src="http://chinavegan.com/userfiles/2011-07-02/20110702_0054558639.jpg" /></p>


柏拉图</p>


  </p>


<img border="0" alt="" width="357" height="434" src="http://chinavegan.com/userfiles/2011-07-02/20110702_0055127414.jpg" /></p>


达&middot;芬奇</p>


  </p>


<img border="0" alt="" width="360" height="474" src="http://chinavegan.com/userfiles/2011-07-02/20110702_0055304729.jpg" /></p>


保罗,而托尔斯泰则是由于迟来的&ldquo;改过自新&rdquo;,开始由&ldquo;堕落的生活&rdquo;回归于美德&hellip;&hellip;</p>


  提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条闻名的&ldquo;毕达哥拉斯定理&rdquo;。然而,知道他是素食主义之父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了。事实上,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位知名的素食思想者,他的道德规范起初作为一种哲学伦理流行于公元前490至430年,旨在创造一种包括禁止杀生在内的普遍适用的法律,以禁止粗暴的流血非凡是动物祭奠,以及倡导&ldquo;永远不吃肉&rdquo;。而直到19世纪末,&ldquo;素食者&rdquo;这个词语才被创造出来,之前人们提到日常饮食中的那些不食肉者,通常都称他们为&ldquo;毕氏信徒&rdquo;。</p>


  毕达哥拉斯的养生之道显然在于素食,他很少劝导大家勿杀生,而更致力于强调不吃肉。在毕达哥拉斯看来,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灵魂,但他禁止徒众们食用有灵生物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能让人们习惯一种圆满的生活。他认为只有坚持生食饮用清水,方能心智敏锐、身体健康。他还希望所有的毕氏学人无论男女,天天都做健身运动,包括跑步、习拳、角力以及体操等等。根据记述,毕达哥拉斯的日常饮食,早餐是蜂巢或蜂蜜,晚饭则是小米或大麦做的面包和蔬菜,有时煮熟有时生食。据说,毕达哥拉斯非常爱吃包心菜,他甚至专门写过一本书赞美这种蔬菜的优点。</p>


  到了柏拉图时代,&ldquo;毕达哥拉斯派&rdquo;一词已成为毕氏学派饮食习惯的代名词,也成了&ldquo;草食&rdquo;、反肉食的同义词。简而言之,&ldquo;毕达哥拉斯派&rdquo;一词已经包含了&ldquo;人道素食&rdquo;的所有意涵。在19世纪中叶,&ldquo;素食&rdquo;一词发明出来之前,它一直为全欧洲所流通使用。</p>


  作为毕氏学派的重要传人之一,柏拉图显然是个非常高明的文学艺术家,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他的素食观点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说,理想城邦中的人民,应该都是素食者,并且会&ldquo;在火上烘烤橡子&rdquo;。柏拉图经常食用不经烹煮的食物,生吃蔬果。取些新鲜苹果、无花果干再加上一些新鲜橄榄,往往就是他的晚餐了。</p>


  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对素食精神的追求,似乎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的&ldquo;味蕾需求&rdquo;,而达拒绝食用肉类。就算是在王侯公爵的宫殿里也一样,即使不吃君王所赐的肉看来有点藐视王权。在宫廷画家还得谄媚逢迎的时代,达,都在一本1487年版的DeHonesta Voluptate,也是第一本现代食谱里面可觅踪迹。</p>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受到大批英国摇滚乐团的入侵,Hollies、The Dave Clark Five、The Who以及Rolling Stones等纷纷进军美国,其中打前锋的是一支来自利物浦名字最傻的摇滚乐团&mdash;&mdash;披头士(Beatles)。1964年,美国十大卖座歌曲中有八首是披头士的,他们的唱片占据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超过十年,创造出一首又一首的畅销金曲,即使猫王Elvis Presley,也无法这样所向无敌地征服美国歌迷大众。</p>


  然而披头士不只是个摇滚乐团,还是一个文化革命四人组。每位团员都被奉为流行之神,死忠的乐迷们紧盯着他们的服装、发型、饮食和娱乐,并且模拟他们的一举一动。20世纪60年代中期,蓄着长发的披头士首次在美国登台露面,惯于理平头的美国男性开始留起披散的长发;1966年,披头士穿起色彩迷幻的服饰,保守的英美人士便开始钟情炫目的妆扮;1967年,保罗宣告他服用过迷幻药LSD,全美国人似乎都跟着集体吞起迷幻药来;1968年,保罗与乔治旅行到印度,拜瑜伽大师马哈蒂尔&middot;马赫什为师,并随之成为素食者,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群起仿效&mdash;&mdash;毫无疑问,西方对素食感爱好的人口急遽增加,这些榜样有着不小的影响。</p>


  此后在披头士成员之一保罗&middot;麦卡特尼的摇滚演唱会上,坚持只供给蔬菜汉堡、豆腐饼或素热狗这类素食点心。1989年,保罗的妻子琳达写了一本畅销素食食谱《琳达&middot;麦卡特尼的家常料理》(LindaMcCartney&rsquo;s Home Cooking)。两年后,她的&ldquo;麦卡素&rdquo;开始营运,到1997年时,其素食品总营业额已达5600万美元,成为英国获利最高的食品公司之一。虽然食品事业大为成功,琳达还是将自己定位为人道素食者。琳达1998年5月去世后,她的丈夫保罗誓言肩负起琳达未完成的志业,为保护动物继续奋战。</p>


  米兰&middot;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如此理解素食:&ldquo;人类美德的深刻纯净和自由&hellip;&hellip;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必须包含人类对那些受人支配者的态度,例如动物。&rdquo;而假如暂时抛却那些艰涩难懂的关乎灵魂、宗教以及轮回的说法,或许托尔斯泰的事例更轻易打动我们。年轻时以胃口大著称的托尔斯泰,在世的最后二十五年一直坚持吃素。意大利闻名的青年人类学家切萨雷见证了托尔斯泰七十多岁依然保持着异乎平常的体能:&ldquo;他一抬手就把我给举起,似乎我只是只小狗似的&rdquo;。托尔斯泰67岁时,脚踏车开始风行,他便学会了骑车,从那时起直到他迈入80岁,人们都可以看到这位俄国文学奇才手扶车把,驰骋在乡野田园之间&hellip;&hellip;  </p>

过海 发表于 2012-1-30 08:03

轻轻帮顶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素食打天下:从柏拉图到披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