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基因难抵不良环境和习惯
<img alt="" width="424" height="326" src="http://www.chinavegan.com/userfiles/2012-08-02/20120802_0806345758.jpg" /> </p><strong>研究长寿基因不为测寿命</strong></p>
很多境内外媒体近日对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学者所作的长寿基因研究进行了连续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将1890~1910年出生的1055名白人百岁寿星,以及此年代出生的年龄不及百岁的1267名老人分为两个组,然后进行基因比较。结果发现,寿星组老人存在一些可以抵消染色体中某些致病基因的恶劣影响,从而使其活到百岁以上的基因。人们将百岁寿星体内具有反控致病基因能力的基因称为长寿基因。而对照组老人没有长寿基因。</p>
长寿基因有很多种,例如能反控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基因。一种长寿基因通常只能反控一种疾病。这种长寿基因越多,长寿的几率就越大。由于每个人获得多种长寿基因或主要长寿基因的机会较小,所以即便在百岁寿星最多的美国,平均在3300名老人中也只有一名老人超过百岁。</p>
但即便有了全套的长寿基因,人也不一定会长寿。据猜测,只有约15%的欧裔有50%的机会成为寿星。研究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短寿致病基因的综合作用强于长寿基因。例如在美国欧裔或欧洲任何国家,实际上寿星所占的比例远达不到15%那么高。美国和俄国联合组成调查组在1984年前往俄国南部外高加索阿布卡则山区这个闻名的长寿村进行寿星比例的数据复核,结果是90岁以上的人口只占0.3%,百岁寿星更少。那么,理论上比实际上多出的那些寿星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他们还没达到百岁高龄便去世了。</p>
人们不能排除计算上的误差,但研究者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还包括:1.由于基因具有多形性和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因此使长寿基因与短寿基因的等位基因难以在功能上截然分开。2.更多与预期寿命相关的基因尚有待进一步熟悉。或者说,现有的长寿基因研究不能说明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人口能活到百岁。研究者警告说,利用长寿基因来猜测人能否活到百岁为时尚早,有关长寿基因的研究意义并非要显示长寿基因的神奇,而是为最常见的一些疾病开发新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p>
<strong> 有长寿基因仍需良好环境和习惯</strong></p>
无论是对一个特定物种还是某一物种中的特定个体,长寿基因不仅会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还会受环境因素的制约。或者说,环境因素在长寿基因的表达上具有不容低估的地位和作用。已知的有利于长寿的环境因素为:</p>
1.环境清洁。环境污染是一个主要的折寿因素。而长寿村多处于远离环境污染地区的“世外桃源”。世界最闻名的长寿村,如我国的广西巴马县、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俄罗斯的外高加索阿布卡则山区、秘鲁的维尔卡巴山谷、意大利的卡姆波蒂迈莱镇、日本的冲绳岛和希腊的锡米岛等,不是在两侧面临山谷和人迹罕至的乡野,就是在四面环海的岛屿。</p>
2.饮食习惯“四多两少”。四多,即素食多、蔬果多、粗粮多、鲜品多。两少,即口味少、食量少。迄今已被证实能有效延长动物寿命的唯一干预措施是使其长期保持轻度的饥饿状态。</p>
3.经常保持体力活动。长寿村给人带来的最深刻的印象是,那里的人终年、终身保持着劳动的习惯。城市的百岁寿星同样有爱活动、肯运动的习惯。</p>
4.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人专门分析了长寿者一生的经历,发现他们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其他人坎坷少。其实,他们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性格稳定,善处人生遭遇。</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