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707|回复: 0
收起左侧

素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素食之说早见于古代圣贤们的经典之中。在古时候,“斋”或“斋戒”即为素食的意思,另外,“疏食”也指的是素食。《梵网经》曾明确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让人们领会"慈悲是成佛的根本,以护生救生的发心茹素,生命也随之调柔清静"。道家清修养性,极重视斋戒,认为素食为养生之道,且有助於修行。儒家倡导仁爱的思想,孟子有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证实古代圣贤们对於素食是抱持遵行或提倡的态度的。<BR><BR> 真正的中国素食源于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间,梁武帝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学习《楞严经》被大慈大悲的菩萨所感动,深知万物皆有灵,动物、家畜也是生命,他们也有父母、儿子,杀其命,剁其身,刀剐、油煎,其心不忍,大发菩提心,发愿终身茹素,宫庭上下才华横溢的大内御厨为了讨好梁武帝的饮食,绞尽脑汁研发精美素食以供梁武帝享用,举国上下,素食之风俏然流行,至此梁武帝萧衍是中国最早的佛教素食、宫庭素食的倡导者。<BR><BR> 唐代佛教鼎盛,素食之风大行,不仅信仰宗教长年吃斋茹素者众,关於这类饮食、食疗的研究也极为蓬勃。医学家孙思邈曾经针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出「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的饮食观点。此外,诸如食经、食方、食法之类与饮食相关的着作甚多,素食的研究更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BR><BR> 及至宋朝,素食似乎不再是百姓不得已的选择,而是人们喜好的饮食方式之一。不论北宋的汴京、南宋的杭州,都有专营素食的店铺。宋吴自牧所撰《梦梁录》中所记述汴京就有上百种不同的素食,林洪的《山家清供》、《茹草纪事》和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等则是有关素食的重要作品。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更对素食的烹饪、品类及原料作了深入的研究。<BR><BR>  到了明、清两代,素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寺院素食、宫廷素食、民间素食三大系列并臻完备,风格各异。宫廷素菜精致奢华,清宫御膳房专设有素局,能制作二百多种素菜;寺院素菜十分考究,各种素材均可入馔,还有佛菜、释菜、福菜等非凡的称号;而民间也有各地着名的素菜馆,广受大众欢迎。<BR><BR>  袁枚的《随园食单》、薛宝辰的《素食说略》是这一时期有名的素食食谱,记载了上百种蔬素菜品的做法。薛宝辰笃信佛教,绝对拥护素食,他甚至认为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凡品德高尚、淡泊明志的人,无不食素。明、清时期还有其他两百多种着作,从素食与养生的关系为出发点,主张少吃荤食,力倡清蔬素食。顾禄作过这样一首诗:「绿蔬桑下淡烟拖,嫩甲连胜雨又过;试把菜根来大嚼,须知真味此中多。」他认为茹素可使人神志清明、回归自然,可说是慈悲、健康之外另一种境界的追求了。<BR><BR> 永泰寺素斋文化有两千年多的历史,过去是皇家素斋,僧人吃素是从这里开始的,皇家吃素用素开始及饮食,现在是旅游吃素的第一选择,在此吃素这络绎不绝,多位名人慕名而来,国外游客多次来此视为熟客。<BR><BR> 网站:www.yongtaitemple.com<BR> 联系电话:037162748757<BR>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永泰寺 邮编:45247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6 00:52 , Processed in 0.038291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