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567|回复: 1
收起左侧

杨梅的营养价钱与食用成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4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梅是南边特色水果,奇异的杨梅精致并且柔软,入口便有浓厚的甜味袭来,非常诱人。我们通常吃的杨梅是已经加工过的,很多营养已经流失,杨梅除了好吃,另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又名:

又名龙晴、朱红。

形态特性:

杨梅,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果实初夏成熟,光荣优美、酸甜适口、风姿独特。果汁含糖量可达12--13克/100毫升,含酸量0.5---1.8克/100毫升,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钱高。

杨梅原产我国南部,宽大山区有大量野生杨梅散布。我国重要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别的,在日本的本州中部以西各地及朝鲜也有少量莳植或野生。欧洲和美洲则多引种作抚玩或药用。

营养阐发:

每100克营养因素含量如下:


维生素: A B1 B2 B6 B12 C D E
7 0.01 0.05 0.05 - 9 - 0.81

生物素: K P 胡萝卜素 叶酸 泛酸 烟酸
- - 0.04 26 0.3 0.3


矿物质元素:钙 铁 磷 钾 钠 铜 镁 锌 硒
141 8 149 0.7 0.02 10 0.140.31

营养价钱:

杨梅为果中珍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铁、镁、铜和维生素C、柠檬酸等多种有益成份。每百克中含有0.9克,蛋白质79kcarl热量。

杨梅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肯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超过跨过其他水果10多倍。

食用成果:

性味归经:根、树皮:苦,温。果:酸、甘,平。
成果主治: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伤害,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生津止渴。用于口干,食欲不振。

1、 助消化增食欲: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非常丰富,鲜果味酸,食之可增长胃中酸度,消化食品,促进食欲。
2、 收敛消炎,止泻:杨梅性味酸涩,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加之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克制作用,故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
3、 防癌抗癌:杨梅中含有维生素C、B,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克制癌细胞的作用。
4、 祛暑生津:杨梅鲜果能和中消食,生津止渴,是夏季祛暑之良品,可以防范中暑,去痧,打扫烦渴。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制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成果,有助于减肥。

制作引导: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干等。

杨梅汤

质料:鲜杨梅500克、白糖300克。

制作要领:
1、将鲜杨梅拣去杂物,用水轻轻洗净;放入干净锅加糖腌渍,待腌出水后,置小火上煮,随煮随搅,煮汤3~5分钟离火,装入干净消过毒的玻璃瓶内,封好,晾凉,入冰箱冰镇。
2、食时,取出杨梅5~6个,放入玻璃杯中,再倒入一些杨梅汁,加适量冰块或冰水饮用。

特点:鲜甜适口,生津开胃,清冷解渴。

橄榄杨梅汤

质料:生橄榄10粒,杨梅15粒。
做法:鲜橄榄、酸杨梅、水2碗煎浓汤饮之,怕酸涩者酌加糖调味。
成果: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治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体炎、咳嗽痰稠;治解酒毒、胸中烦渴、暑气、消化不良等。
  
相干人群:

一样寻常人皆可食用。
尤其得当消化不良、腹泻的人。
患有癌症的人可以通常食用。
杨梅属碱性食品,对想要祛皱的密斯来说也是很好的水果。
杨梅对胃黏膜有肯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病患者要慎食。
杨梅性温热,牙痛、胃酸过多、上火的人不要多食。
糖尿病患者忌食杨梅,省得使血糖过高。

精选妙藏:

1、挑选杨梅时要多把稳脸色,过于黑红的杨梅或盛器有很深的赤色水印,应只顾即便克制选购。
2、应挑选果面干燥、无水迹征象,个大浑圆,果实饱满、圆刺、核小,汁多、味甜者为好。如肉质酥软者为过熟。肉质过硬者为过生,吃起来酸涩,口感不佳。

小贴士:

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省得破坏牙齿。
食用时蘸少许盐则越发鲜美适口。

别的相干:

素有“初疑一颗值令媛”之佳誉,在吴越一带,又有“杨梅赛荔枝”之说。


转载

发表于 2010-5-2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贴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7 04:47 , Processed in 0.033151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