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496|回复: 1
收起左侧

介绍三种冬病夏治“三伏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1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开始进入三伏天了。记者昨天从各大医院中医科获悉,冬病夏治三伏贴从今天正式开始,今年集中贴敷时间为7月18日、7月28日、8月7日,在7月18日—8月7日时间段内均可贴敷。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据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崔文成介绍,冬季气候严寒时易发或加重的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慢性风湿病、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过敏性疾病等,在夏季气候炎热、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能够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脾脏的功能在长夏最旺,痰湿水饮易消,疾病轻易缓解或消除。三伏天又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脾脏主令的时候,所以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中药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崔文成提醒,冬病夏治常须配合药膳食疗,如做菜常用生姜、常用茯苓山药煮粥等,禁食生冷以防耗伤阳气、少食肥甘厚味以防助湿生痰、慎食海鲜等发物以防诱发过敏。皮肤过敏或有破损或有疮疖者、疾病发作时、有严重疾病者、或经医生诊察后告诫不适合者,都不宜应用“三伏贴”。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专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脾俞、肾俞、心俞、定喘。肺虚者加太渊穴,脾虚者加足三里,肾虚者加太溪。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脾俞、肾俞、膈俞、气海。

  三、小儿哮喘: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发表于 2012-9-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6 07:05 , Processed in 0.037695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