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伏羲之易”,即“先天八卦”;再講講“文王之易”,即“後天八卦”;最後,再談“孔子之易”。當然,這中間還應該有“連山易”、“歸藏易”。“連山”、“歸藏”之易現在差不多都失傳了。現在又有人提到“科學之易”、“現代之易”、“數理之易”等等。他們為此高喊“科學易”,我想是為了說明自己的研易方法有別於古代傳統之易學研究,說明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要比傳統的研究和理解“科學”的多。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易學系統”就夠科學的了。隻有當今科技進入到一個相當發達文明的時代,人們才能深刻地認識到它真正的科學內涵。所以出現以上的一些提法,我認為這些提法說明他們對易學思想在概念上的認識與理解就是含糊的。我想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想說明他們是用當今現代的思想方法來解釋古代的“易經”的。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什麼易什麼易的提法,也隻不過是把易學思想運用在數學方面叫“數理易”;用在物理學方面叫“物理之易”;用在化學方面叫“化學易”,或者把易學思想方法用在其他領域,叫其他什麼什麼易而已。因為易學解決的是世界觀問題,其思想方法哪個領域都能通用。 基本上中國的傳統中,主要的就是這麼四種文化系統。這四種文化系統的規律全掌握了,就可排列組合、交錯靈活的使用了。比如咱們平常講的《梅花易數》這種判斷方法,無非是把易學“十翼”中的“先天八卦”及“後天八卦”的規律和“五行”(為什麼叫“梅花”?因為“五行”以五個花瓣來表示,類似梅花。)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梅花易數》的辯証方法。《卜筮正宗》的判定方法,成卦的時候,是根据(運用)《易傳》中“筮草法”演變的方法“搖出來的”。“搖”出卦形來以後,如何推導判斷?在各爻上按規矩配上“六親”、“六獸”、“天干、地支”,“沖”、“合”、“世”、“應”、“刑克”等之類的進行分析,這中間就再也沒有運用“易學”規律的事了。實際上,它基本上是“干支”文化加上“五行”文化,再加“易學”中的一種成卦的方法組成的判斷方法。《增刪補遺》、《淵海子平》(即“批八字”)呢?這中間干脆“易學”文化方法都沒有了。其主要運用的就是“干支”文化?“天干、地支”和“五行”規律組合的方法。推導過程中根本沒有“易學”文化的內容了。包括《六全》或《六壬全口訣》、《大六壬》等也都是“干支”“五行”文化的搭配。不過《奇門遁甲》的方法,它倒是包括天上的“九星”(“後天八卦”規律)、“八門”(“先天八卦”規律),然後再配上“天干地支”及其“五行”組成一套判斷方法。這種判斷方法所包含的文化范疇就比較全一些了。反正,中國古代不管是什麼樣的推測方法,它都離不開傳統的這四種文化理論的指導及規律的搭配。 我們要判斷各事物的規律性、運動性,那麼我們建立的這個判斷系統相對的規律性就得很強。系統的規律性要很強的話,這個系統內部的規律不能總是無規則地在變化。總是無規則地在變的話,你就很難找到它的規律性。就是說,得有一種相對互相制約形成的一種穩定局勢──一種相對平衡穩定的局勢。隻要沒處在這個平衡穩定的局勢里,那麼就能發現其運動的趨勢。它表現的內部在運動呢,是為了保証整體和大局的平衡、穩定。有的是外部和整體的運動呢,也是為了達到整體的新的平衡、穩定。不管怎樣,內部運動也好,外部運動也好,整體運動也好,它的目的都是為了達到一種相對平衡和相對穩定。為什麼這麼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