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在我國它是與世界上通常哲學中所講的“形而上學”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在我國近代哲學理論中,“形而上”被加上了一個“學”字,就變成了“形而上學”——以固定不變的方式來看待一切事物了。實際上,易學中所講的“形而上”與“形而下”是指我們應站在什麽層次(立場、觀點、位置等)來觀察、分析、研究問題的原則。我們大家都知道:所有超出具體形象、範疇等,帶有普遍性指導意義的理論、公式、公理、法則等,全都是“形而上”的。 比如,力學公式:F=MA。它可以指導、判斷任何具體的質量M,加速度A與力F之間的關係及其大小、比率等。可以說,此公式的內涵性很大——不拘泥於任何一個具體的力、質量和加速度的狀態。 所有“形而下”的具體事(器)物,都是受“形而上”的規律所制約的。因此,要求我們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首先著重要解決的是掌握一種符合客觀規律的世界觀或思想方法論。在掌握了這種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上,靠其指導,我們去認識世界及創造各種具體技術、方法及物質等。 比如∶我們傳統的中醫學。自漢朝到民國之前,所能收集到的中醫書籍就多達50萬卷以上。如果我們是個“天才”,能從生下來的第一天起,每天讀完一卷(一卷還不一定有多少本呢),一直到我們死,一輩子也讀不完! 那麽,中醫怎麽才能學好呢? 看看我國歷史上各朝代、各時期的中醫書,你就會發現:幾乎每部書都在講“陰陽”、“五行”、“四診”、“八綱”。通過人身上存在的十二條主要經絡就把一個人給統一起來了。不管是男人、女人;老的、少的;漢人、各民族人;中國人、外國人等,都按這些由易理髮展來的中醫哲學原則(按類比、旁通、歸納等)進行診治。這比現代西方把人分成數萬個課題的醫學研究方式,找出其共同、統一性整體規律要容易的多。因此,要學好中醫,首先你得先是個哲學家(因爲哲學是帶有普遍性指導意義的科學。人體科學及醫學又是涉足廣泛領域的邊緣科學)。在這些哲學原則不變的前題下,人、經絡、藥物,藥性、穴位、制藥、診斷、治療等,都按這些原則類比、分類、歸納。只要在不違背這些原則的前題下,可以隨意發揮——怎麽用都可以對人體疾病進行診治。也就是說,要學好中醫,首先不只是以學其具體針對性技術爲目的,而是以學習其思想方法爲根本目的。比如∶在用方藥治療的過程中,同一種病,不同的人用同一種方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子也行,都能達到治癒的目的。這也是中醫中“經方派”與“時方派”有很大差異的原因。 “經方派”用的是整體免疫性治療方法——應用性廣泛。 “時方派”則是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個體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針對性較強。 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說明而已。中醫的其他門派多的是,但都不離“陰陽”、“五行”、“四診”、“八綱”這些基本哲學原則。這些原則都是由易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對應統一”規律原則發展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