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揭示业果规则:人的命运是由业力决定的,感应到什么果报相应于自己所造的业。譬如造了杀生的业,就会感生短命、多病的果报。众生是随着业力在六道中轮回,无限生命中,此生彼生,互相吞啖。所以佛教鼓励众生素食,既清净身心,又清净业力。
佛法讲业果,就是为了让我们重视当下,而非归障碍于前因、寄虚愿于未来。人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如果今生都没有把握,自然谈不到来生。佛陀揭示此规则,能帮助人们用更长远的眼光来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如果目光不够长远,当下的行为标准就有可能错误,越努力,离真正的善果就越远。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作恶的人大都生活得很好,行善的人却没有好报。如果做事情都只看当下的结果,才是不合理的。农夫耕种、学生读书,乃至最简单的烧水煮饭,哪一样不需要时间,不需要过程,不需要因缘和合呢?知道方向、是非、取舍,对于活在当下的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意义。因缘果报法尔如是,不是欺人,而是自己不了解,以偏概全。
因果有许多种,有的因果当下就能看到,譬如口渴了,喝水就能解渴。有的因果则隐晦难知,譬喻而言:种一颗苹果的小小种子,需要很多年才能结出苹果,也有可能因为条件不合适,最终无法结出果实。这是人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为何在人生的因果上,都期望能够立刻见到果相呢?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因果,在佛法中称为“异熟果”,它的特点正是异时、变异、异类而熟,从因到果,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经历了许多变异,故难以被人所了知。佛陀以无碍的智慧洞察因果,为我们指出其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实不虚。
佛陀还没有成佛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两难的抉择。一只老鹰要吃鸽子,鸽子寻求菩萨的帮助,救鸽子,老鹰会饿死;救老鹰,鸽子又没命了。老鹰还非要吃鲜活的血肉,最后菩萨把自己的肉割下来喂老鹰。菩萨这样做的结果是三赢:救了两条命,也成就了自己的成佛资粮。但是对于常人,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解决一件事情,并不仅仅要问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做到什么,自己这样选择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无论放生也好,布施也好,真正的功德在于增长自己“无我”“利他”“慈悲”之心。功德不在外面,在心里。问问自己:有功德吗?有多少?
我们放生当然不能仅为自己求回报,但即使不希求回报,善报也会自动现前。这是业果不空耗的规律。
佛陀告诉我们:任何损害众生的行为只会让自他受痛苦,而任何利益众生的行为,必定让自他得安乐;而给予众生安乐,自己的安乐会更大,布施者往往比受施者更幸福。
本次共计放生3000余命,自2014年6月开始计数到现在共计经手放生约898,130命.
放生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西方净土。愿在阿弥陀佛慈悲加持下,发心放生的同修都能满愿;
回向给发心放生的所有同修全家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现世父母。愿病者减轻、早日康复;往生者超生善道、早日往生西方净土;愿他们承蒙三宝慈光加持,业消智朗,皈依三宝,信愿具足。
回向给冯珊妮、刘天乐、蔡芸菲、方杰、林翔及所有参加中考的的孩子们精准答题、考试顺利,都顺利考上心仪的高中。
祈愿每一位众生脱离现在和未来所感受到一切痛苦,获得究竟圆满和永恒的快乐;
祈愿世界灾害消除,祸害不生,人心向善,康宁安乐。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