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来访,四目交会,相对无言了好一阵。缘故起因是我有口不克不及发声,只能微笑表示,而挚友认为我既已口哑,想必是耳也聋,以是欲言又止。 等环境弄通达后,挚友环顾了病房一周,看到窗外有树丛,树丛中另有小鸟在跳动。他说:“你病倒了,躺在这里,每天可以过寂静的日子,真好!”接着他话锋一转:“你大概不知道,现在外表乱成什么样子,八卦口水满天飞,殽杂黑白,颠倒伦理操行,令人担心。” 着实挚友所说环境,我虽未能亲眼眼见耳闻,但从电视画面上, 也通常看到一些人,好像每天在造“口业”,脸不红、气不喘地放言高论,我常想,这些人怎么不怕“业报"临头。 “业”是佛教的说法,由我们的举动所形成。从种别上分,有:“身业”、“口业”、“意业”,各有善恶。 佛教所谓的“十善业”,在“身业”上有: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 在“口业”上有:不妄语、不恶口、不绎语、不两舌。 在“意业”上有:不贪、不嗔、不痴。 “善”与“恶”本是一体两面,能做到这“十”个“不”,便是“善业”,做不到,违背了便是“恶业”。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叫“因果”。 因果报应很锋利: 一是“善业”与“恶业”,不克不及相抵; 二是“业”不离身一如影之随行。当代未了,还会移到来生。 像我得了这种找不出病因,也无药可医的病,有人就认为是“因果病”,不知道我在哪一世积下的业障,终于在当代受到报应。因此我只好坦然遭受。面壁思过。 盼望众人以我为鉴,赶早止恶行善。 记得星云大家曾说:“可以不信佛,但不克不及不信因果”。诚哉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