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508|回复: 1
收起左侧

剛柔並濟才美好(多个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剛柔並濟才美好 源头:互联网SM以中文講於香港沙田天山道場1994.4.6孔子與四位弟子 列子寫了一個故事,這故事有關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有一個人叫子夏,他問孔子:「顏回是什麼樣的人?」孔子的弟子很多,有一個叫顏回是不是?孔子說:「顏回比我仁慈!」比孔子仁慈,不是我!我什麼都沒有,誰都比我仁慈啦!他繼續問:「那子貢是怎麼樣的人?」孔子就說:「子貢辯才比我好。」比孔子好的意思,不是我,我什麼辯才都沒有啦!根底不算在內。就怕有時候說「我」、「我」、「我」,你們不曉得「我」是誰。  子夏繼續問孔子:「那子路呢?子路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孔子就說:「子路的勇氣比我高啦!」孔子高的意思,怕你們誤會,認為是「我」,我勇氣很多,有什麼人打我的話,他就會知道我的勇氣多高,因為我會馬上跑失。子夏就繼續問:「那子張呢?子張是什麼樣的人哪?」然後孔子就說:「他比我莊嚴得多。」他比我嚴肅的意思,不像我那樣,一天到晚講笑話。我還沒有下來看你們过去,我們在岩穴已經笑了好久才下來。  然後子夏就站起來問孔子:「那為什麼他們四個人還跑來這邊跟你學呢?」他們四個在某些处所都比他高,怎麼還來跟他學習呢?孔子就說:「你坐下來!」他站起來好激動。「你坐下來,我告訴你,你不知道啊!顏回他知道仁,不過不知道不仁的時候。」仁是仁慈的仁,不過不知道該不仁的時候。「子貢,他知道辯白,但不知道不該回答的時候。」意思說當一個不懂辯白的人,懂不懂?不是什麼都知道,每次都辯,這樣人家會覺得煩!是不是?不過我們先唸完以後我再評論,才比較過癮,或是隨便評論好了。隨便啦,我又不是金聖嘆,一天到晚在文章下面加評論,我隨便亂評,上面、下面、頭啊、頂啊,我都評。  孔子他繼續講:「子路知道勇,不過不知道該怎麼怕。」懂不懂?不知道該裝怕、該知道怕的時候,也不是「怕」啦!意思說該軟弱的時候。他這樣子,不知道該軟弱的時候。「師啊!」意思說子張啊,「師啊,很莊嚴,不過不知道應該通融、合眾的時候。把他們全部的優點合起來交換我不夠好的那些处所,我也不想跟他們交換。」他們既然那麼好,把他們全部比他好的处所合起來,然後交換孔子比他們不好的处所,孔子說他不想交換。以是那四個人應該來這邊拜他為師,沒有二心的,意思說沒有退心、沒有后悔的心。 狀元助友的不仁故事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故事,我不曉得是中國或是悠樂的故事,劉温和楊禮,不管是中國人或是悠樂人啦!總之有兩個friend,兩個讀書人,一個讀書比較辛劳,然後他就考上狀元!在朝廷裡面當大官,後來光榮歸故乡;别的一位friend吃喝玩樂比較多,雖然他很有才華,兩個人才華差未几,不過那個人比較懶惰,未几學習,以是就沒有考上狀元。考上的friend當了官之後心很好,還記得他的friend,因為他們兩位过去是很好的friend,他想起他的friend現在肯定不好過,以是就叫人去找他來。  他friend來的時候,狀元卻假裝在房裡忙,讓他的friend在外表等了好久。friend再問的時候,他假裝派一個小官出去款待,陪他吃飯,給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跟給那些部属或很貧窮的人一樣的、不怎麼好的東西給他吃,沒有好好對待他。friend想看那位大官,這位大官又裝忙,說等一下,或改天再來等等!改天他的friend再來,狀元又對待他差未几,後來那個貧窮、考不上狀元的friend覺得很不滿、很瞋恨、很丟臉!就不再來找那位考上狀元的friend。他回家後好煩悶哪!每天這樣煩悶。突然在他最悶的時候,不想活、什麼事都不想做的時候,他遇到一位女孩子,很英俊、很英俊,又很高雅,不過穿著打扮比較寻常。  她突然出現,兩人相遇認識,那個女孩子鼓勵他,她知道他的心情,知道他困難的情況,被friend反叛等等,她就養他,她說:「沒關係,你繼續讀書,我可以織布,可以做很多手工幫你忙,我還會求裡面師父幫你,你不消擔心。」因此那個男孩子才放心讀書。他答應她說,他會讀書,考上狀元以後會娶她當太太。那個女孩子也沒有講什麼,只說:「到那個時候再說啦!你先高兴讀書,這是小事变,以後再說!」她總是這樣講,他要跟她有什麼關係都不可的,那位女子都說你先高兴讀書,不克不及分心在男女愛情上面,這件事变還很遠,先考上狀元再說啦!她繼續養他讀書,下一次他就考上狀元啦!  考上狀元以後,他第一個要見的人便是那個無聊的、反叛他的、卑鄙的那個狀元,也便是他过去的friend。他馬上去看他,很誇揚地帶很多部属來,讓friend看看他現在也是狀元了,想罵他那個不好的friend,过去待他怎樣不好等等,他想不停罵下去,才罵一半罢了,过去的那位friend就跟部属小小聲講了一句,部属跑進去帶出來一位女孩子,新的狀元一下子就認出來,那個女子便是三年來養他讀書的女孩子嘛!他就問:「妳怎麼在這裡呢?」舊的狀元說:「她是我的太太!」  聽懂嗎?他為了friend犧牲他的太太,叫他太太去那邊養他、鼓勵他讀書,不讓他墮落下去,不要浪費了一個人才、埋沒他的才華。friend當然不懂,不懂狀元friend的盛意,不停認為他對自身不好,還想罵他報仇,後來知道了,他就跪下去拜他,兩個人抱在一起感動地哭。這個故事你們肯定知道噢!不是中國的故事啊?這在悠樂很着名的,這便是君子的不仁。有時候小人之仁反而會傷害人,不過君子的不仁慈,真的很難得,可以幫助很多人,可以幫助自身、幫助別人,是真正的仁,以是有時候也該知道怎麼不仁,懂不懂師父意思啊? 仁與不仁 這故事很棒啊!你們有沒有看過?你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應該知道仁慈,然後也知道有時候應該不仁慈的,你們誰知道?我們天下的人都很恭敬仁慈的人,是不是?那為什麼這裡又說有的時候應該不仁慈才好呢?你們誰知道為什麼?  「仁慈」是什麼意思啊?便是一個人對誰都很有愛心,是不是?很寬容、大量,很相识、很便利原諒他人,一點都不責怪人,都是愛心對人,這叫仁慈。看到人困難的時候就愛他、就幫忙,看到人家弄錯就諒解,那為什麼我們不應該擁有那種品質呢?為什麼我們不應該每次都這樣做呢?這樣不是比較好嗎?為什麼孔子卻說,應該知道不該仁慈的時候?那是什麼意思啊?誰知道?快點!  對,兩樣都要有,陰陽都要均匀,該仁的時候就仁,該慈的時候就慈,該不仁還是要不仁,才是真的好,我意思是這樣子。   什麼情況應該仁慈、然後什麼時候又應該不仁慈呢?比喻說我們有一個friend,他有困難,我們身為好friend當然應該幫助他、拿錢給他,讓他經營生意,以後他自身獨立。倘若有錢他可以還給我們,就算不還,我也不怎麼很在意。倘若我們很有錢,我們的friend拿去用,我們也不會在意,或是我們的弟弟、哥哥、親戚拿去用,我們不會在意。   不過那個人他不拿錢去經營,卻拿去做壞事,賭博、抽菸、饮酒,做亂七八糟的事变,然後又來跟我們要錢,那個時候我們不克不及繼續仁慈下去了!倘若幫助他做壞人、做一個依賴、不獨立 的人,我們越對他所謂的仁慈,我們越傷害他,他越來越沒有獨立的精力,越來越不發展自身的本领,越來越變成一個依賴的人、一個軟弱的人、一個沒有廉恥、沒有本心、沒有任何品德的人,那就不值得我們把他當friend。這樣我們不僅失去一位friend又傷害他,他的人生會 越來越曲折潦倒,根底不克不及自身站起來。 知道剛柔才是真正的好人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相识孔子他所講的:知道仁、有仁慈,不過也應該知道什麼時候不仁;那便是指要通达善用剛柔。不然的話,我們就執執著著,抓我們仁慈的那種品質。倘若我們不放下也不好,有時候也要放下啊!比喻說我們有寶藏,遇到戰爭的時候,我們當然會把寶藏包起來;金剛、黃金、瑪瑙、珊瑚包成一包,揹在身上抓著不放,去哪裡都要揹著,揹到寂静的处所為止。不過到了寂静的处所也要放下來啊!或是有親戚friend挨餓的時候就要拿一些出來賣,換錢哪!換錢買東西給他們吃,不克不及為了要珠寶就不管別人。以是仁跟不仁應該並用,知道應用的話,不仁便是仁;不知道應用,仁便是不仁,仁便是惡。  很多人利用「慈悲」這個字,認為一個人應該慈悲為懷,從頭到尾都慈悲,一天到晚都是笑哈哈,無論誰來都「善哉!善哉!」那個是笨,木頭佛才這樣做,做人不應該這樣子,君子要知道應對,要知道進退,要知道剛柔,才是真正的一位好人。以是孔子在這邊說:他不比顏回仁慈,便是因為這樣,因為他有時候不仁慈,有時候他好像把仁慈放下,對人不很仁慈,以是他才說顏回比他仁慈。因為也許顏回一天到晚都是仁慈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說「不」,說「不懂」或是「不可」,懂不懂!事事都是「行」、「行」、「行」,這不是仁而是比較愚笨了一點。 更高的仁慈  以是纵令顏回很仁慈、很有愛心,不過缺少沒有愛心那個部分,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放下愛心。以是為了真正的愛心,為了更偉大的愛心,他才要來跟孔子學,你們相识師父意思,並非孔子不知道怎麼仁慈,不過他知道更高的仁慈。以是我們說一位成道的人,他並非慈悲的,他不是像我們人類想像的那麼慈悲,他的行為、他的作法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在操行、仁、義、禮、智、信那種框裡面,懂不懂?他超過了。他該進來這個框裡他就進來,他該跨出去,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為了奉养更偉大的抱负,他會跨出去,懂不懂?他來來去去很自由安定。我們多數的人只能在這個框裡面,不知道怎麼跳出去,不知道怎麼回來,不知道怎麼出去,就不太一樣,比較去世板了一點,像單行道,知道去不知道回啦!  同樣,像子貢,他有辯才,他很會辯,不過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不辯、應該當一個單純的人,不知道的時候就應該說不知道,也不應該什麼都知道。該知道的時候都知道,不該知道也不消知道,不知道也可以說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消知道那種東西,不知道我不會去世啊!我該知道的東西,我該做的都知道,不該做、不該知道,我就不管它啦!  纵令說知道,不過有時候也不知道。有一些人你問他什麼,他都有一個答案的,人家講不過他,有時候人家太累了,不想跟他辯,不過並非這樣子就表现他全部都知道,他太好奇、好勝,什麼都要知道,什麼都要相识,這樣子有時候會很累,然後你下不了台,你不克不及當一個有時候很寻常、很單純的一個小孩子,不通达辯論,誰贏你都沒有關係。 寻常便是道 本日看這個故事,我覺得慰藉自身一點,因為有時候和人家辯論辯不過,對方不停講一大堆經典、一大堆什麼理論,我也覺得很有原理,然後我就輸了,回家後覺得當無上師怎麼那麼丟臉呢?,然後又想,唉呀!反正沒有臉了,管它丟在哪裡。本日看到孔子說:有時候講話也要結結巴巴。他意思說,子貢是辯才無礙,他的辯才很好,不過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要結結巴巴。我們結結巴巴又有什麼用呢?這不表现我們沒有辯才,不過我們不是每次都要贏,不是每次都要那麼了不得,倘若一個人時時刻刻都了不得,會讓人家受不了!他自身也受不了自身,倘若不知道偶爾要結結巴巴,不習慣那個樣子,并且通常都贏,萬一有一天輸一次,會自殺的!因為不習慣、受不了。那種人是太去世板了!  以是在這個天下上不克不及太美好,你們懂不懂?不很美好便是美好,意思說知道什麼時候好,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知道什麼時候辯白好,知道什麼時候不辯,當一個啞巴、聾子也好,有什麼關係,那才是安定從容安詳。時時都想當好人,保全好名譽,誰講什麼你都能辯,未免太無聊了一點,太不婉轉啦!不美好,并且不好玩,時時都一樣就不好玩了! 明師隨情況謙卑處事 孔子又說,子路比他大胆,不過,那個人不知道有的時候應該做個軟弱、害怕的人。有時候應該這樣,真的應該!上一次已經告訴你們菲律賓的事变,他們用武力节制我們,當然我們也可以激動,我們人也蠻多,不過倘若兩邊都硬,兩方會打起來,你覺得這種後果好嗎?當然不好,是不是?第一:我是客人,并且在別人的國家。第二:我們是修行的人。第三:我們是要來幫忙的,不是要來把情況弄更複雜,使誤會更深,對兩邊都倒楣,是不是?以是那個時候,倘若師父不軟、不走,不裝成害怕他們那種武力、不讓路的話,那就會很麻煩,會很複雜、很煩,對悠樂難民不肯定有什麼优点。倘若我們贏了又怎麼樣?等一下還是要買機票归去啊!又不克不及永远留在那邊,办事不克不及太衝動,不克不及用成敗論好汉。  以是过去或現在,我們中國學武的人或武師、老師,都叫人不克不及隨便把武功亮出來,要不停忍,忍到不克不及忍為止,為了防備才反攻,不可以隨便挑戰,也不可以人家一挑戰就馬上衝過來,演出自身的武功,是嗎?並非沒有勇,並非沒有武,不過忍下來才是真正的武功,不打人才好。  當然,必不得已的時候當然也要用,不過並非隨時都要亮出來,讓人家知道我們誰都不怕、我們武功多高、我們多有才華、我們多有力量。以是在這個天下,有時候明師也是應該隨天然、隨情況而謙卑的處理事变。像釋迦牟尼佛,他法术那麼多,大家要跟他比法术,他都不比。耶穌基督他也有那麼多法术,聽說人家要釘他,他知道命當云云,應該被釘才华夠救眾生,他就讓人家釘。他並非不克不及跑,他也可以跑,不消說到用法术,因為他徒弟很多,他已經先知道他時間到了,不是不知道,他可以跑,不要說用法术。
发表于 2010-5-30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帮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7 02:15 , Processed in 0.032582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