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6|回复: 3
收起左侧

“开裂西瓜”吃得?吃不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近日,江苏“西瓜裂瓜”经媒体报道后,公众对西瓜开裂的原因以及膨大剂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疑问。膨大剂究竟是什么?国家是否答应其用于农业生产?对人体是否有危害?……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朝贤。

  “裂瓜”有多种因素

  张朝贤认为,江苏一些地方出现“西瓜裂瓜”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首先,与种植的品种有关。此次出现“裂瓜”的西瓜品种叫“日本全能冠军”,去年刚在当地引进推广,其特点是皮薄、易裂。其次,是天气因素和西瓜生长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与膨大剂使用时期不当有关。江苏一些瓜农是在西瓜已经接近成熟时施用,轻易出现裂瓜。就目前情况看,江苏局地出现的西瓜“裂瓜”现象属个别情况,以前在国内很少出现,目前也未在其他省份发生。这类问题是生产技术问题,而非质量安全问题。

  膨大剂纳入农药治理

  张朝贤表示,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大家所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中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从多年使用的情况看,技术成熟,生产效果好。

  张朝贤说,我国明确将膨大剂纳入农药治理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张朝贤说,大量田间试验证实,膨大剂在合理使用下对西瓜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瓜农应按照标签规定的用药剂量、用药时期和施用方法施药,假如使用时期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或处理不均匀,会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出现畸形果、裂果等药害症状。

  许多国家都在使用

  张朝贤说,氯吡脲最早是在美国首先研发的,日本于1985年开始生产和使用。据查证,目前,氯吡脲仍在日本登记和使用。目前,氯吡脲不仅在中国使用较广,而且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广泛使用,长期的使用实践证实,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赤霉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早由英国于1961年研制生产。目前,赤霉酸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尚未发现对人体有害。

发表于 2011-6-3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6 09:02 , Processed in 0.035203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