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1|回复: 0
收起左侧

五 戒 戒 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参考律藏比丘、比丘尼戒的四波罗夷法即四根本戒,以及《优婆塞五戒相经》,使戒相清楚明白,以便利受持,受戒律的保护及获得利益。若在家人受持五戒而违犯根本重戒,《优婆塞五戒相经》主张「不可悔罪」,但弘一法师主张可以忏悔,关于这一点,似乎应由各宗派各自裁定。除了本文所列重罪罪相之外,另有无数中罪、下罪可悔罪,另作整理。若有迷惑有犯无犯、重罪轻罪,请查阅律藏以释疑。

一、杀戒

犯相:1. 对象是众生 。

   2. 认定是众生。

   3. 起杀心。

   4. 有图谋、行动 。

   5. 彼众生死。

无犯:1. 以为对方不是众生。

   2. 一切无杀心的误杀。

   3. 精神失常或情绪失控时杀。

注1:众生包括:所有有呼吸者、生物、有生命、所有补特伽罗、人、非人、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糇罗迦)、圣者、非圣者。

注2:1) 符合有「图谋、行动」之杀罪,有以下各项:

  2) 自手杀生,或对方因此堕死,或隔一段时间才死。

   3) 唆教人去杀生,而自己在旁观。

  4) 遣使人杀生。遣使人去杀某人,或被遣者辗转遣他人去杀。

   5) 悬赏杀人,或唆使人悬赏杀人。

  6) 自己劝人去死,或教别人去劝人去死,或写书、撰文劝死。

  7) 给人毒药或杀具,此人因此自尽;或下毒在眼、耳、鼻、身上、疮中; 或给堕胎药;或以咒术杀生。

二、盗戒

犯相:1. 有主物。

   2. 认定是有主物。

   3. 起盗心。

   4. 偷盗有价物品 。

   5. 有图谋、行动 。

   6. 举离原处。

无犯:1. 以为是自己的东西。

   2. 自信物主会乐意给予。

   3. 暂时借用。

   4. 弃物、畜生物。

   5. 精神失常或情绪失控时的不与取。

注3:偷盗有价物品,包括逃漏税在内,而在偷盗或逃漏税后,会被当地法律处罪、罚款。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以偷五「摩沙迦」(māsaka)以上判处死刑。在律注中有人换算五摩沙迦等于20颗米粒大的黄金,约1/24英两值台币370元。但今由于时代变迁,要考虑因素很多,难以换算。目前泰国比丘戒以偷1铢,算是犯不可悔罪。

注4:对于非己物之有价值物品,未经同意,也非暂专心态,自手取、教人取、遣人取,然后据为己有,就是「不与取」,等于偷窃。

注5:必须符合五个条件,才自信(vissāsagāha)物主会乐意给予:?朋友,亲戚,人还活着,已答应给予,或拿走后物主不会生气。

注6:弃物:弃置于垃圾堆之物。若弃置路边之物需小心辨识,如弃置之机车、汽车不可任意取用。

注7:畜生物:即在畜生巢穴发现的有价物品。

三、邪淫戒

犯相: 1. 对象非配偶。

  2. 有淫欲心。

  3. 触境。

  4. 与境合。

  5. 若为怨逼,接纳乐受。

无犯: 1. 睡眠或昏迷中无觉知。

  2. 没有淫意。

  3. 没有接纳乐受。

  4. 精神失常或情绪失控。

注8:《优婆塞五戒相经》主张付钱嫖妓无犯戒,但本人认为不甚合理。又现代人的婚姻观较过去自由,故本人主张除了「配偶」之外,若未婚男女,应该要有感情基础,才能有性关系,若分手,需等半年以上才能另有新伴侣。这是依照婚姻分居六个月后,无法再复合来判定。无感情对象包括妓女、非熟识之对象。淫欲对象不限于男女人类,包括黄门、二形,未腐坏之尸体、动物、非人。

注9:怨逼,指强怨,如:王、贼胁迫;软怨,指前妻、情侣爱染缠绵。

注10:接纳乐受,如身动、配合、享受。

四、妄语戒

犯相:1. 对象是人。

   2. 认定是人。

   3. 有欺骗心。

  4. 自无实知、见、证上人法。

5. 骗说自知、自见、自证上人法。

  6. 明白地说。

  7. 对方清楚明白。

无犯:

1. 增上慢。

  2. 说是业报因缘,不说修得。

   3. 实得上人法。

   4. 说上人法,不自称已得。

   5. 开玩笑。

   6. 独处时自言自语。

   7. 梦中说。

   8. 说溜嘴。

   9. 向非人或畜生妄言。

注11:上人法(uttarimanussa-dhamma)是超越凡夫境界,即禅定、解脱、三摩地(samādhi,等持,心离掉举、不散乱)、三摩钵底(samāpatti,至,伏昏沈、掉举,致力于身心安和)、见道(?ā?adassasana,三明,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修道、证果(phalasacchikiriyā,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断烦恼(kilesapahāna,断贪、瞋、痴)、心解脱(vinīvara?atā cittassa,心离贪、瞋、痴而解脱)、乐静处(su??agāra,乐独居于无人静处)。

注12:增上慢:高估自己,未实证自以为已实证。

注13:若实得上人法,妄说不得,犯可悔罪。

五、酒戒

犯相:1. 酒。

   2. 无重病。

   3. 饮入咽喉。

无犯:1. 以酒调药治病。

   2. 以药酒涂抹皮肤或伤口以疗伤。

注14:饮酒于比丘、比丘尼戒中犯一咽一波逸提罪,可忏悔。而受持五戒之居士,犯酒戒,亦可忏悔。律中说,酒有十过: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视不明。四、现瞋恚相。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斗讼。八、无名称。九、聪明少。十、命终堕三恶道。故应努力受持此戒。

注15:酒包括酒糟、酒曲,有酒精成份,饮入喉能醉人,无论是否有酒色、酒香、酒味。若不是酒,虽有酒色、酒香、酒味,而无酒精成份可饮。

注16:饮酒时,作无酒想、空想、或其它名目想,皆犯。

注17:若有病,以酒和合汤药,只为增强药效,无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6 16:57 , Processed in 0.029470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