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768|回复: 1
收起左侧

打响“虞”字号素食特产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阅读:常熟人对虞山素食特产有着一份非凡的感情,如今,这些“虞”字号土特产人气日益飙升,市场潜力很大,有望成为本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大突破口。

  

松树蕈油面有“素中之王”之称,吃兴福蕈油面已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熟人对虞山特产有着一份非凡的感情,如今,这些“虞”字号土特产人气日益飙升,市场潜力很大,有望成为本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大突破口。

  虞山蕈

  口感极佳人气旺

  松树蕈是虞山的特产,生于松树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生长期为春秋两季,。采摘后,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用盐水浸泡三四小时,然后下锅用素油熬。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

  “吃蕈油素面、品虞山绿茶”,虞山蕈与虞山绿茶一样声名远播,以独特的传统工艺制作的松树蕈油有“素中之王”之美誉。最早,此项习俗只是兴福寺僧侣的日常饮食行为和待客之道,随后逐渐向香夫、游客推开,最终成为广大民众参与的民俗活动。清末民国,王四酒店、觉林素食处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松树蕈油享誉吴中,翁同龢、宋庆龄等名人品尝后赞不绝口。现在,“清晨一碗兴福寺蕈油面”已成为常熟人享受休闲生活的写照。

  虞山兴福蕈油面馆老板张玲保说,收购的虞山蕈主要有松树蕈、鸡脚蕈、鸡脯蕈、油滑头等10多个品种,旺季时天天可收到75公斤,但市民需求十分旺盛,天天还是供不应求。虞山蕈油的制法十分独特,需在农家两眼土灶的铁锅里,根据蕈料分量倒入适量油料与生姜,再用旺火沸油熬透至起青烟,待稍凉后即可投入八角、丁香等作料炝锅,随下松蕈爆透并以铁勺旋转翻拌,再端上土灶起火连熬,之后反复捞蕈挥发油中水分,熬干再加酱油,糖等佐料放入后烧制而成。此法制作出来的蕈油面口感好,还保存较高的营养价值。

  作为一项颇具历史文化的民俗活动,吃兴福蕈油面已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兴福蕈油面的人气为商家也提供了更大商机,张玲保已经将“虞山兴福蕈油”注册为商标开始单独零卖蕈油,实现产业链向上游的延伸。虞山蕈供不应求的同时,产量却很难提高。世代采蕈的山农范凤英告诉记者,蕈生长在虞山的潮湿阴暗处,经验丰富才能胜任采蕈这项工作,现在采蕈队伍素质逐年下滑,是这种特产“生产”乏力的主要原因,提高采蕈队伍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山前豆腐干

  独家秘方口碑响

  山前豆腐干是常熟闻名乡土特产,相传两朝帝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后,一日独步西门沿虞山缓行,忽闻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香气源自“陈记腐干作坊”,他尝了一块后觉得细腻鲜美,兴奋之余问豆腐干雅号,方知是“山前豆腐干”,这种常熟特产从此闻名。

  为寻找“山前豆腐干”踪迹,记者来到藏海寺四周的胖子豆腐干店,老板吴月朋是“山前豆腐干”制作技法的传人。24年前,他从老师傅金三三那里习得真传,采用天然植物精料及老式器具手工操作,依靠独家秘方和作料制作出的豆腐干香鲜而富有韧劲。品种有“卤汁豆腐干”“五香豆腐干”“卤汁辣豆腐干”等5种,既可随身食用也可作冷菜拼盘,受到市民青睐。每到新春、国庆佳节,该店日销量可达250公斤,胖子豆腐干店由家庭作坊式制作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场式生产,并日益发展壮大。

  “山前豆腐干”发展也碰到瓶颈。去年,藏海寺四周出售香火的商贩开始转行经营豆腐干,他们的产品口味不及“山前豆腐干”,但低价竞争在客观上压缩了“山前豆腐干”的市场空间。吴月朋计划打响“大块头”或“吴记豆腐干”品牌,以示区别,并以此来传承“山前豆腐干”品牌。  

发表于 2011-6-2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卖相不错哦。喜欢吃

深圳画册设计:http://www.szpmsj.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5-2-6 15:16 , Processed in 0.03750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