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泰”初至三爻乾( )卦的3個爻有“三人”之象。三至五爻為震( )卦。震有“行”之象。故有“三人行”之象。“泰”( )三之上爻成“損”( )卦。“泰”三之上,損剛益柔,有“一人行”之象。故有“三人行則損一人”之象。 在初至五爻內含的兌( )、震( )、坤( )三卦與二至上爻內含的震( )、坤( )、艮( )三卦中,由於不同的“經卦”可表述各自不同性格、品位、素質等類型的人物,故其有許多不同的“三種人物”的組合之象。也就是說,這些組合都有“三人”之象。 《周易》中有關“三日”的爻例: “巽”五曰∶“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三日”在此有“三天”之意。 三至五爻為離( )卦。“離有“三”及“日”的“三日”之象。在此是指“丁、癸”兩日。“庚日”的“前三日”是指“丁”日,而“庚日”的“後三日”是指“癸”日而言。同時,五與二爻“敵應”。初至四爻“互”大過( )卦。大過“旁通”為“離類”之頤( )卦。頤是離( )卦之類型。故頤也有“更多的三日”、“較多的三天”、“再多的三天”、“還有三天”之類的“三”與“日”象的“三日”之象。又五爻變,則三至上爻“互”成“離類”之頤( )卦。頤也有“三”與“日”象的“三日”之象。同時,四至上爻為巽( )卦。巽按“半象”與“連互”展開成天風姤( )卦。原五爻相當(相對)於“姤”( )卦中二至五爻的狀態。“姤”( )卦二至四爻與三至五爻都是乾( )卦。乾有“天”之“日”象。巽下“互”三至五爻的離( )卦。離有“先天數”的“三”之象。巽離(即乾離)上下“互”,即家人( )卦中內含有“天三日”的“三日”之象。且五與二爻“敵應”。二至四爻為兌( )卦。“兌納丁”,故兌有“先庚三日”的“丁日”的“先三日”之象。兌“半象”與“連互”展開成澤天夬( )卦。原二爻相當(對應)於“夬”( )卦中初至四爻的狀態。“夬”( )卦初至三爻與二至四爻均為乾( )卦。乾有“天日”的“天”之象。兌上“互”三至五爻的離( )卦。離“先天數”有“三”之象。離兌(即離乾)上下“互”,即睽( )卦也內含有“三天”的“三日”之象。而初至三爻為巽( )卦。巽“半象”與“連互”展開後,得天風姤( )卦。原二爻相當(對應)於“姤”( )卦中二至五爻的狀態。“姤”( )卦中,二至四爻與三至五爻都是乾( )卦。乾有“天”之“日”象。巽上“互”三至五爻的離( )卦。離“先天數”有“三”之象。離巽(即離乾)上下“互”,即鼎( )卦(即鼎中的大有( )卦)內含有“三天”的“三日”之象。再者,五爻變,則三至五爻成“離類”之頤( )卦。頤含有“三”(即艮( )7加震( )4,等於11。11被8除,餘3。“3”對應於“先天八卦”的離( )卦)之象。同時,四至上爻成艮( )卦。艮“半象”與“連互”後,得山地剝( )卦。原五爻相當(對應)於“剝”( )卦中二至五爻的狀態。“剝”( )卦中,二至四爻與三至五爻都是坤( )卦。坤“旁通”為乾( )卦。乾有“天”之象。故頤( )內含有“三天”的“三日”之象。且三至五爻成震( )卦。震“半象”與“連互”後,得地雷複( )卦。原五爻相當(對應)於“複”( )卦中三至上爻的狀態。“複”( )卦中,三至五爻與四至上爻都是坤( )卦。坤“旁通”為乾( )卦。乾有“天”之象。故頤( )含有“三天”的“三日”之象。而五與二爻陰陽“相應”。初至四爻成大過( )卦。大過“旁通”為“離類”的頤( )卦。頤內含有“三天”的“三日”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