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92|回复: 80
收起左侧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o:p></o:p></P>
<  align=center>王 新 春<o:p></o:p></P>
< >两汉易学,因其过于执泥象数而逐渐陷入穿凿附会、繁杂琐碎之误区,至汉末的虞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虞翻又是一位易学领域的创造性哲学诠释学家,在诠释的形式下,他赋予《周易》以全新的学术生命和思想内涵,从而推出了别具一格的“周易虞氏学”。“周易虞氏学”无疑是一座亟待深入开掘的哲学宝藏。在这座宝藏中,旁通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拟专就虞翻此一学说的哲理内涵作一番探析。<o:p></o:p></P>
<P  align=center>一<o:p></o:p></P>
<P >六十四卦中,凡所有同位之爻的爻性皆相反的一对卦,就构成旁通关系。例如乾卦与坤卦、屯卦与鼎卦、比卦与大有卦等即是。 “旁通”一词,首见于《乾卦.文言传》:“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旁”谓广、遍。《传》意,作为符号形态的乾卦,其六爻发生变化,就会广泛通达于天人宇宙间的各种情势。虞翻则赋予“旁通”以全新的思想内涵,从而创立了旁通说。<o:p></o:p></P>
<P >通观今存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虞氏《易注》,我们认为,虞翻的旁通说,其所彰显的,首先是一种阴阳相互涵摄、卦爻之象相互涵摄的深刻思想。<o:p></o:p></P>
<P >卦由阴阳两种爻画重叠所成。三画所成称经卦,六画所成称别卦。在虞翻的视野下,一个别卦卦体中,除自身而外,尚含有如下数卦:一下一上的两个经卦,二至四爻、三至五爻互体所成的两个经卦,初至四爻、二至五爻、三至上爻以四爻连互方式所成的三个别卦,初至五爻、二至上爻以五爻连互方式所成的两个别卦。<o:p></o:p></P>
<P >阴与阳相对待,互为旁通关系的两卦间,它们的所有同位之爻、整个卦体、下卦及上卦、内中的互体连互之象间,皆呈两两相对待之势。只是在虞翻看来,旁通卦间的这种对待关系,并非一种截然互斥、不可并立的关系,恰恰相反,却主要是一种一显一隐、相互涵摄的关系!依他之见,阴中涵摄着阳,阳中潜伏着阴。而两种爻画是阴阳的表征符号,卦爻画又表征着各种物象及物象状态。因此,他认为,互为旁通关系的两卦间,一卦任一爻位上的阳或阴,涵摄着另一卦同一爻位上的阴或阳;一卦的卦爻之象(涵盖所有爻象、总体卦象、下上二体之象及所有互体连互之象,下同),涵摄着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卦的卦爻之象。<o:p></o:p></P>
<P >其次,互为旁通关系的两卦之间,在虞翻看来,还存在如下关系,即,一卦透过爻之变化,最终即可变为、通向另一卦。例如,大畜卦与萃卦相旁通,前者自初爻始依次向上变去,变至上爻,即可成为后者;反之亦然。<o:p></o:p></P>
<P >虞翻所发明的旁通说,其基本易理内涵,主要就包括以上两个方面。虞翻正是基于该学说这两个方面的基本易理内涵,运用其来诠《易》、论《易》的。借此,虞翻几乎通透地诠显了每一卦所表征的当下之所是、原本之所是、及其可能的将来之所是,诠显了卦与卦所表征的当下之所是间的密切关联,由此而几乎通透地诠显了大宇宙和社会人生中各种事象间一显一隐、相互对待、相互涵摄、变化互通的密切关系。<o:p></o:p></P>
<P  align=center><B>二</B><o:p></o:p></P>
<P >借助旁通说,虞翻所首先诠显的,是大宇宙中的阴阳消息之妙义,以及一幅完整而奇妙的总体宇宙阴阳消息图景。<o:p></o:p></P>
<P >消谓消退,息谓息长。立足于一种宏大的总体宇宙视野,汉代的儒者,确立起了本天道以立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关系基本理念。易学是一种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这一理念,自然成了包括虞翻易学在内的汉代易学的基本理念。在虞翻看来,天道首要地就具体展现于阴阳二气的消息之中。因此,明了阴阳二气之消息,就成了把握天道的关键环节。正是基于把握天道、贯彻和实现上述基本理念这一终极性学术关怀,他才通过旁通说,深入揭示了宇宙的阴阳消息之义。<o:p></o:p></P>
<P >虞翻五世家传西汉孟喜易学。孟喜易学的核心内容,是一种视六十四卦的符号系列表征年复一年阴阳二气之消息、节气物候之变化的卦气说。在此学说中,有十二辟卦,又称十二消息卦:复、临、泰、大壮、?、乾、?、遁、否、观、剥、坤;它们分别对应于从仲冬十一月子至孟冬十月亥的十二个月,表征着各月阴阳二气消息的基本情状。基于卦气说的学术理解视野,通过旁通说,虞翻又进一步揭示了十二消息卦所表征的阴阳二气,其动态的一息一消、一显一隐、相互涵摄、变化互通之妙义,借此以彰显天道。<o:p></o:p></P>
<P >在虞翻看来,究极言之,天地宇宙间,凡阳气皆本于天,凡阴气皆原于地。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量等而平衡。具体展现天道的、发生于宇宙间的阴阳二气的消息,实际上就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的消息。六爻纯阳的乾卦和六爻纯阴的坤卦,分别表征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乾坤而外的另十个消息卦,其阴阳自然也就分别属于乾阳、坤阴。发生于十二消息卦间的阴阳的消息,自然也就意味着乾阳坤阴的消息,自然也就表征着各月中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的消息。<o:p></o:p></P>
<P >虞翻认为,在阴阳消息说的意义上,由乾坤两卦所分别表征的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成地之阴气和天之阳气的全部,意味着地之阴气和天之阳气此时仍皆完满地存在,只是或显其一而隐其五、或显其五而隐其一而已。<o:p></o:p></P>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以上乃是就复与?静态上的相互涵摄之旁通义而言的。而就它们动态上的变化互通之旁通义言之,则阴阳的一息一消,最终一则可令一阳五阴的复卦通向一阴五阳的?卦,一则可令一阴五阳的?卦通向一阳五阴的复卦。<o:p></o:p></P>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透过虞翻的直接或间接开示,我们不难认识到,他以十二消息卦,揭示了如下的年复一年十二个月宇宙阴阳消息之图景:六阳、六阴分别表征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天地宇宙间阴阳二气量等而永远保持平衡。仲冬十一月子,一阳五阴显,一阴五阳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复之象,隐一?之象;季冬十二月丑,二阳四阴显,二阴四阳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临之象,隐一遁之象;孟春正月寅,三阳三阴显,三阴三阳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泰之象,隐一否之象;仲春二月卯,四阳二阴显,四阴二阳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大壮之象,隐一观之象;季春三月辰,五阳一阴显,五阴一阳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之象,隐一剥之象;孟夏四月巳,六阳通体显现,六阴则全然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乾之象,隐一坤之象;仲夏五月午,一阴五阳显,一阳五阴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之象,隐一复之象;季夏六月未,二阴四阳显,二阳四阴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遁之象,隐一临之象;孟秋七月申,三阴三阳显,三阳三阴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否之象,隐一泰之象;仲秋八月酉,四阴二阳显,四阳二阴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观之象,隐一大壮之象;季秋九月戌,五阴一阳显,五阳一阴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剥之象,隐一?之象;孟冬十月亥,六阴通体显现,六阳则全然隐而涵摄于其下,显一坤之象,隐一乾之象。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月之中,彰显于外与隐而涵摄于内的阴阳二气的总量,永远保持六阳六阴所示的奇妙守恒、平衡状态与格局。而且,引而申之,在宇宙阴阳消息的任何一个时点或时段上,一显一隐的阴阳二气的总量,亦皆永远保持如上的奇妙守恒、平衡状态与格局。<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依虞翻之见,阴阳二气如此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消息互动变化,就形成了天地宇宙间一明一暗两大力量和一明一暗的两股洪流。这两大力量、两股洪流,周期性地循环流转着。此一识见,无疑也全幅敞亮了人们对于天道的理解视野。<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十二消息卦之外,尚有52卦。就此,虞翻曾提出消息卦生其他诸卦的卦变说。从卦变说的角度切入,结合旁通说,来理解此52卦所表征的内容,那么,我们不难知晓,作为消息卦变化形态的这52卦,其所表征的,乃是更为复杂的阴阳消息隐显情状,更为复杂的明暗两大力量、两股洪流表现样态,以及更为复杂的天道展现状况。篇幅所限,不再赘言。<o:p></o:p></P>
<P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三<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阴阳的消息、交感,促成了宇宙万物万象的生化。以旁通说的理解视野解读《易》,虞翻进一步揭明,因乎阴阳的消息、交感而得以生化的天人万象间,同样存在着一显一隐、相互对待、相互涵摄、变化互通的深层奇妙关系。由此,他又几近通透地诠显出一幅包括人生万象在内的完整而奇妙的有隐有显、对待涵摄、变化互通的总体宇宙图景。<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首先,通观今存虞氏《易注》,我们不难发现,借助于一卦与其旁通之卦间一显一隐的相互涵摄关系,以一卦所内在地涵摄着的其旁通卦的卦爻之象,诠释该卦之辞象,这是虞翻以旁通说诠释《周易》经传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正是在这一方式下,虞翻揭示了万象间静态上一显一隐的相互涵摄关系,并由此而诠显出一幅天人万象间隐显涵摄的总体宇宙图景。<o:p></o:p></P>
<P 0cm 0cm 0pt">此方面的显例,如虞翻对《师卦》的诠释。<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师卦》上六爻之辞称“大君有命”。虞注说:“同人乾为大君,巽为有命。”<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师卦与同人卦相旁通,它们各自的卦爻之象下,就涵摄着对方的所有卦爻之象。师卦上六爻处在上卦坤中,它与六三爻具有爻位上的应和关系,而六三爻处在二至四爻互体所成的震卦中,上述坤、震之象内,当下就分别涵摄着同人卦上卦乾之象、二至四爻互体所成的巽之象。乾表征大君,巽表征有命。虞翻认为,《师卦》上六爻辞之所以言“大君有命”,就是因该卦涵摄着乾大君之象与巽有命之象。<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贯彻“《易》含万象”的理念,虞翻对《周易》经传作了如上的解读。通过这种解读,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的理解视野下,天人宇宙间的万象,业已为当初作《易》之圣人作过不同的归类。这种归类,大致言之,有二分、八分及六十四分三种:万象可以划分为阴阳两大类而成两大系统,由阴阳
发表于 2010-4-1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6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6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说多做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帮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帮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说多做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说多做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5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5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4-4-29 14:46 , Processed in 0.061722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