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六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87|回复: 80
收起左侧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周易思想综合分析<o:p></o:p></P>
<  align=center>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o:p></o:p></P>
<  align=center>叶福翔<o:p></o:p></P>
<P >   提要:本文以思想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史料考证,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作者及成书年代作了综合考察,提出《易经》是西周卜筮官员们汇集的卜筮记录,经殷商草创、西周渐成、孔子编定;《易传》是对《易经》的义理发挥:《象》是纯粹儒家之作,《彖》是儒道融合奠基作,《系辞》和《说卦》是儒、道和阴阳思想综合作。《易传》各篇作者为:曾子作《大象》,子思作《小象》,子弘作《彖》,田何作《系辞》,丁宽作《说卦》,杨何作《文言》,田王孙作《序卦》和《杂卦》。<o:p></o:p></P>
<P >  《周易》思想的性质判定问题,是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在60年代初的易学讨论中,冯友兰先生的“《易传》的哲学思想”①和“《易经》的哲学思想”②两文对该问题作过总体探讨, 80年代初张岱年先生“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③和余敦康先生“从《易经》到《易传》”④等文又作了总体研究,在朱谦之、金景芳、张立文、朱伯昆等的易学专著中也可看到对该问题的独到见解。同时,《周易》成书年代及相应作者问题,也是易学史上争辩已久但仍无公认定论的重大问题,相传“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而后衍成“易林三千”,但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揭证“系辞”、“文言”诸篇非孔子所作以来,历代考证不断,近现代康有为、梁启超、顾颉刚、余永梁、郭沫若、闻一多、李镜池、高亨等从史料、训诂等角度深刻研究过该问题,70年代香港蒙传铭的“周易成书年代考”⑤和80年代台湾王开府的“周易经传著作问题初探”⑥等也颇有创见。显然:任何思想必定与特定的作者相联系,特定作者又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对应,因此,《周易》思想,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同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以思想分析为基本方法, 结合史料考证, 即通过将《周易》思想与诸经、诸子思想相比较,兼取《尚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中的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在前人时贤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及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再作一次综合论证。<o:p></o:p></P>
<P >一. 《易经》思想及其作者<o:p></o:p></P>
<P >1. 《易经》非周公所作、也非出自孔子<o:p></o:p></P>
<P >  通观《易经》(卦象及卦爻辞),不能否认其为卜筮之象和占断之辞,其占断的范围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各个侧面,表现出一些朴素的思想,包括何种情形为“吉”,何种为“凶”,何时“有利”,何时“不利”,等等,其中贯串全经有一种对“君子”、“大人” 和“小人”无 向性的总体思想值得注意,如:<o:p></o:p></P>
<P >   “利见大人。”(《乾》等)<o:p></o:p></P>
<P >   “君子吉,小人否。”(《遁》)<o:p></o:p></P>
<P >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大壮》)<o:p></o:p></P>
<P >   “小人无咎,君子吝。”“君子无咎。”(《观》)<o:p></o:p></P>
<P >   “小人吉,大人否亨。”(《否》)<o:p></o:p></P>
<P >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师》)<o:p></o:p></P>
<P >&lt;     这决不是站在帝王立场能说出的话,象周公站在君主立场强调“重小民”、“敬德保民”的思想就与此不同,试看《尚书》中记载的周公思想:<o:p></o:p></P>
<P >  “呜呼!小子封,恫 乃身,敬哉!天畏 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 民。”(《尚书?康诰》)<o:p></o:p></P>
<P >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徽柔懿恭,怀保万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则皇自敬德……”(《尚书?无逸》)显然与《易经》总体思想有异,综合《尚书》中记载的周公言行和周公本人从未提过《易》且继承了殷人龟卜传统“乃卜三龟,一习吉。”(《尚书?金滕》)可以认定周公本人未作《易经》。同样,《易经》中“开国承家”类思想也不会出自底层平民。这样,《易经》就只能是既非君主、又非平民的中层人士所作,孔子和后来通称的士阶层就是这类中层人士的代表。<o:p></o:p></P>
<P >  但《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思想却有抬举君子、贬抑小人的 向:<o:p></o:p></P>
<P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o:p></o:p></P>
<P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o:p></o:p></P>
<P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o:p></o:p></P>
<P >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o:p></o:p></P>
<P >  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o:p></o:p></P>
<P >这些思想及其语言风格也都不同于《易经》,故《易经》也不会出自孔子。<o:p></o:p></P>
<P >2. 商代无《易》<o:p></o:p></P>
<P >  卦爻辞是否会成于周公之前呢?由于《尚书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
< > “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o:p></o:p></P>
< >  如《易经》系一人所作,显然无必要在同一断语中重复多个“亨”、“吉”之类的词,故看来《易经》非一人一时所作。顾颉刚先生曾从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易经》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11,这仅是从历史可能性考虑,如再结合知识积累的逻辑考虑,由卜筮记录积累成《易经》规模需要相当长时间,故《易经》的形成年代极可能绵延于西周三百多年间,作者应是多位卜筮史官。<o:p></o:p></P>
< >4. 孔子编《易》<o:p></o:p></P>
<P >  另一方面,由于有案可稽的最早《易经》应用史实是公元前672 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这说明在孔子(551-479 B.C.)之前的公元前672 年《易经》就已经成书或初具规模。这从历史的角度否定了孔子作《易》,可与前述从思想角度的否定相补充。<o:p></o:p></P>
<P >  然而,《易经》的语言风格与《诗经》、《春秋》确有相似之处12,不比《尚书》古奥,如:<o:p></o:p></P>
<P >    《易经》          《诗经》<o:p></o:p></P>
<P >     或跃在渊(《乾》)   鱼潜在渊,……或潜于渊(《小雅?鹤呜》)<o:p></o:p></P>
<P >  王用出征(《离》)   王于出征(《小雅?六月》)<o:p></o:p></P>
<P >  受兹介福(《晋》)   报以介福(《小雅?信南山》;《小雅?甫田》)<o:p></o:p></P>
<P >  系于苞桑(《否》)   集于苞桑(《唐风?鸨羽》)<o:p></o:p></P>
<P >  君子于行(《明夷》)  君子于役(《王风?君子于役》)<o:p></o:p></P>
<P >    《易经》          《春秋》<o:p></o:p></P>
<P >  童蒙求我(《蒙》)   齐人救邢(《闵公?元年》)<o:p></o:p></P>
<P >  高宗伐鬼方(《既济》) 晋侯伐卫(《文公?元年》)<o:p></o:p></P>
<P >  震用伐鬼方(《未济》) 楚人伐吴(《定公?二年》)<o:p></o:p></P>
<P >  利牝马之贞(《坤》)  考仲子之宫(《隐公?五年》)<o:p></o:p></P>
<P >  公用亨于天子(《大有》)公会郑伯于垂(《桓公?元年》)<o:p></o:p></P>
<P >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易经》与《诗经》和《春秋》的形成年代不会相差太远,有可能是孔子统一编定。<o:p></o:p></P>
<P >  于是,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考虑,符合史实的《易经》成书经过的逻辑推断是:<o:p></o:p></P>
<P >  《易经》是西周时期将卜筮卦象与有应验的卜辞结合起来的卜筮记录,作者为西周多位卜筮官员。西周末年,社会动荡,王权衰而诸侯兴,于是一些卜筮官员携《易》投奔诸侯。春秋时期,鲁国文化发达,必有《易经》传入,《易》在传抄过程中难免添加减漏,这应是后来形成多种《易经》抄本的根源。孔子早年可能倾力于《诗》、《书》、《礼》、《乐》而未注意《易经》(这从《论语》中多次提及《诗》、《书》、《礼》《乐》的内容可以看出),到晚年才“晚而喜《易》”,惊呼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于是“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而编定《易经》(包括卦序和卦爻辞),传与门人,奠定今日通行本《易经》之基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孔子作书编册之艰辛可以想见,竹简之错漏脱落当属常事,故编《易》时可能发现个别中断或不连贯处,于是孔子自行补入──这应是有些爻辞与前后爻辞关系不大的原因,如乾卦“九一”、“九二”、“九四”、“九五”、“九六”各爻都讲“龙”,唯有“九三:君子终日乾乾”讲君子等。《易经》也只有通过孔子经手并以其所创之师授徒式教育体制代代相传,才得以发扬光大。<o:p></o:p></P>
<P >5. 关于《易经》思想和作者的结论<o:p></o:p></P>
<P >    至此,得出《易经》草创于殷商、渐成于西周、编定于孔子的分析结论,《易经》思想总体上是西周时期掌握知识的中层卜筮官员对世界事物的认识。这一结论可以较圆满地解释《易经》的思想、形式、作者以及卦爻辞中记录的“高宗伐鬼方”、“晋侯以锡马蕃蔗”等故事,不致于产生逻辑矛盾和历史矛盾。<o:p></o:p></P>
<P >二. 《易传》思想及其作者<o:p></o:p></P>
<P >  通观《易传》(《十翼》),义理广博,构思宏大,尤以《大象》、《彖》、《系辞》最具独创性。《易传》各篇思想各异,这为以中国哲学发展史为背景分析各篇思想、作者及作成顺序提供了条件。<o:p></o:p></P>
<P >  比较《易经》与《易传》,发现《经》、《传》联系的关键是《大象》。如果没有《大象》将“卦象”发为“义理”、贯通“象”与“理”,则纯从经文引理之《小象》、《彖》、《文言》和越经大论之《系辞》、《说卦》皆似浮萍,故笔者非常赞同刘大钧先生《大象》作于《彖》之前的观点13并认为《大象》是《易传》中最早之作。<o:p></o:p></P>
<P >1. 《大象》<o:p></o:p></P>
<P >  《大象》之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有只讲“君子”不讲“小人”的特点,如:<o:p></o:p><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事典,《易传》则是以《经》为基础的义理论著汇编。《易经》卦爻辞是周代各种社会活动的记录,应有单一确定的原义;卦象则因人为取义不同而释义千差万别,是意义伸缩性最大的符号。《易传》中,《大象》具有连接《易经》卦象和《易传》义理的功能,与《小象》一道体现着儒家思想和鲁文化;《彖》是儒、道首次融合的结晶,象征着楚文化与鲁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 《系辞》和《说卦》都是儒、道和阴阳思想综合创造的成果,特别是《系辞》体现了《易传》哲学的思维水平和主要思想(《易传》哲学的提法欠精确, 由于《易传》各篇思想和作者各异,笔者认为宜称《系辞》哲学、《彖》哲学、《大象》精神等更妥切);《文言》、 《序卦》和《杂卦》则是从不同侧面对《易传》和《易经》的补充。<o:p></o:p></P>
< 0cm 0cm 0pt"> 《周易》思想具有复合性,纯粹说是卜筮之书或哲学专著都是不全面的,这部发端于殷周、总成于西汉、历多代士人学子编定并不断添注的奇书,思想之庞杂不足为怪,具有周秦时代知识全书性质。正因为《周易》兼容并包,所以它才既是儒家的“六经之首”,又是道家的“三玄之一”,进而有“易道广大”之说。<o:p></o:p></P>
<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o:p> </o:p></P>
<P 0cm 0cm 0pt">①见冯友兰:“《易传》的哲学思想”,原载于《哲学研究》1960年7、8期; 见于黄寿祺、张善文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三辑)》(以下简称《论文集(三)》),70-86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o:p></o:p></P>
<P 0cm 0cm 0pt">②见冯友兰:“《易经》的哲学思想”,原载于《文汇报》1961.3.7.; 见于《论文集(三)》,87-92 页<o:p></o:p></P>
<P 0cm 0cm 0pt">③见张岱年:“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原载于《中国哲学(第一辑)》 ,北京三联,1981;见于黄寿祺、张善文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以下简称《论文集(一)》,411-43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o:p></o:p></P>
<P 0cm 0cm 0pt">④见余敦康: “从《易经》到《易传》”,原载于《中国哲学》(第七辑),北京三联,1982; 见于《论文集(三)》,107-133页<o:p></o:p></P>
<P 0cm 0cm 0pt">⑤见蒙传铭:“周易成书年代考”,原载于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975年3卷1期;《论文集(一)》,366-407页<o:p></o:p></P>
<P 0cm 0cm 0pt">⑥见王开府:“周易经传著作问题初探”,原载于台湾《易经研究论集》,黎明文 化事业公司,1981; 见于《论文集(一)》,455-466页<o:p></o:p></P>
<P 0cm 0cm 0pt">⑦见余永梁:“易经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原载于《历史语文研究所集刊》, 1928 年1卷1期; 见于 《论文集(一)》,157-178页<o:p></o:p></P>
<P 0cm 0cm 0pt">⑧参见张亚初、刘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原载于《考古》1981年2期; 见于《论文集(一)》,573-593页<o:p></o:p></P>
<P 0cm 0cm 0pt">⑨参见张政浪:“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原载于《考古学报》1980年4期;见于《论文集(一)》,549-572页<o:p></o:p></P>
<P 0cm 0cm 0pt">⑩参见屈万里:“易卦源于龟卜考”,原载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集刊(27)》,1957; 见于《论文集(一)》,43-63页<o:p></o:p></P>
<P 0cm 0cm 0pt">11 参见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原载于《燕京学报》1929年6期, 修改后收入《古史辨》第三册, 见于《十家论易》,92-129页, 岳麓书社, 1993<o:p></o:p></P>
<P 0cm 0cm 0pt">12 参见陆侃如:“论卦爻辞的年代”,原载于《清华周刊》1932年37卷9期; 见于《论文集(一)》,249-254页<o:p></o:p></P>
<P 0cm 0cm 0pt">13 参见刘大钧:“易大传著作年代再考”,原载于《东
发表于 2010-10-26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6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说多做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6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9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9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专业六爻论坛 手机起卦排盘系统

GMT+8, 2024-11-22 04:05 , Processed in 0.070492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